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分)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用品】溶液、、烧杯、冷水、热水、秒表等
【实验步骤】
I.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II. 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III. ……
IV. 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搅拌。
V. 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
(1)步骤III的操作为         
(2)该实验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能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的现象是          
(8分)(每空2分)
(1)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一定要答出先分组浸泡,表述合理即可得分。若答为先混合,再分组浸泡不得分)
(2)出现浑浊的时间
(3)
(4)放入热水中的一组先出现浑浊
(1)要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需要进行对比实验,因此步骤Ⅲ是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
(2)由于反应中会产生单质硫沉淀,所以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是溶液出现混浊的时间。
(3)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SO2和水,方程式为
(4)温度高反应速率就快,所以出现混浊的时间就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6H2O晶体制取无水氯化镁(无水氯化镁易吸水)。烧瓶中发生的反应为:
NaCl+H2SO4(浓)===NaHSO4+HCl↑

(1)试剂X是         。第二个洗气瓶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2)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缺陷是                                         
[实验二]通过下列步骤,测定实验一所得产物中氯元素含量以确定产物是否含有结晶水:
①称取m1g样品置于烧杯中,充分溶解;
②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③洗涤沉淀,干燥至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m2g。
(3)若步骤③的操作中未洗涤沉淀,将导致测得的氯元素含量       (填“偏高”或“偏低”)
(4)若测得m1=10.40,m2=28.70,则所得产品MgCl2·nH2O中n的值为      
[实验三]一定条件下,氯化镁与四氯化钛的混合物可作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氯化镁固体的含水量以及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序号
氯化镁固体中氯元素含量/%
温度/℃
粉碎方式
催化效果/g·g-1
1
70.97
20
滚动球磨
3.9×104
2
74.45
20
滚动球磨
5.0×104
3
74.45
20
振动球磨
5.9×104
4
ω
100
振动球磨
 
       注:催化效果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质量来表示
(5)表中ω=               
(6)从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为了探究乙酸乙酯水解的条件,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三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1、2、3,各试管内依次加入下列药品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的药品和数量
4 mL蒸馏水
4 mL 蒸馏水
+3滴浓H2SO4
4 mL 蒸馏水
+3滴NaOH浓溶液
3滴甲基橙试剂
2 mL乙酸乙酯
3滴甲基橙试剂
2 mL乙酸乙酯
3滴石蕊溶液
2 mL乙酸乙酯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振荡后,静置,插入热水浴(约75℃)中,加热约5 min,加热过程中不再振荡。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已有的对乙酸乙酯反应条件的认识,该实验预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图中的     

(2)该实验对反应温度的控制较为严格,若温度过高时,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3)在步骤二中,振荡试管后可观察到液体稍显浑浊,其原因是     
(4)按所设步骤实验反应速率较慢,其主要原因是     
(5)在实际操作中,针对(4)中的原因进行改进后,预期的现象仍不明显,有人又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的药品和数量
4 mL饱和食盐水
4 mL饱和食盐水
+3滴浓H2SO4
4 mL饱和食盐水
+3滴NaOH浓溶液
3滴甲基橙试剂
2 mL乙酸乙酯
3滴甲基橙试剂
2 mL乙酸乙酯
3滴石蕊溶液
2 mL乙酸乙酯
实验现象和预期的完全一致。请分析这一改进的主要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进行某实验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发现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为绿色,后者为蓝色。
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后,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这可能是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种认为,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已知0.3mol Cu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2分)某学习小组为证明并观察铜与稀HNO3反应的产物是NO,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回答有关的问题。

(一)实验仪器:大试管、玻璃导管、橡皮塞、烧杯、棉花、注射器。
(二)实验药品:铜丝、稀硝酸、碳酸钙颗粒、烧碱溶液。
(三)实验原理: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四)实验步骤:
1、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的          
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药品(填化学式)      ,然后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3、让试管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封住导管口;
4、将铜丝向下移动插入试管液体中,使之与稀硝酸反应;
5、把注射器的针孔插入试管口的橡皮塞中,缓慢向试管内推入空气。
(五)实验讨论: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
                                                                       
2、实验步骤⑤的目的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
                                                                       
(六)实验评价:
该装置的优点是(任写一个即可)                                    
有同学提出:增加右图所示装置,在步骤②完成后,当有明显现象再撤去该装置,并继续步骤③的“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封住导管口”。请评价他的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满500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请回答:
(1)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______________。
(2)完成此研究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5分)某研究小组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

已知:1.0 mol/L的Fe(NO3)3溶液的pH=l
请回答: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____________,说明SO2具有________性。
(4)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____________;
观点2:SO2与Fe3+反应;
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①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为证明该观点应进一步检验生成的新物质,其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
②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a.0.1 mol/L稀硝酸       
b.1.5 mol/L Fe(NO3)2溶液
c.6.0 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研究推断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除了吸收过量的SO2外还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Na2O2已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设计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
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6分)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消毒剂、药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高温氧化剂,还可以作为鱼池增氧剂。将SO2通入过氧化钙固体粉末中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钙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
实验一、通过气体体积的测量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1)试剂A可以选用        ,试剂B为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请在框中画出装置图。
(3)实验测得装置C增重m1 g,装置D增重m2 g,装置E中收集到V L气体(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当SO2未氧化时,V与m1或m2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若SO2完全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SO2,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SO2反应的特点。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3,SO2未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4,SO2完全氧化;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3是正确的,简要回答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评价:
(5)实验过程中SO2的通入量直接影响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