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①分离氯化铵和单质碘 | |
B. | 用②除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 | |
C. | 用③加热胆矾(CuSO4•5H2O)制取无水硫酸铜 | |
D. | 用④装置收集NO或CO |
分析 A.加热时碘升华,氯化铵分解,温度稍低又变为固体;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固体应在坩埚中;
D.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CO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 解:A.加热时碘升华,氯化铵分解,温度稍低又变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分离二者,故A错误;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加热固体应在坩埚中,不能用烧杯,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炸裂,故C错误;
D.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C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二者,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制备等,把握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图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方案的合理性、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铁叉镀镍 | 组成原电池并产生明显电流 | 电解法制铝 |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丁 | B. | 丁<甲<乙=丙 | C. | 甲=丁<乙=丙 | D. | 丁<甲<乙<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6g乙醇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6NA | |
B. | 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质量为28g | |
C. | $\frac{1}{18}$mol的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为NA | |
D. | 加热条件下,1molH2与1molI2混合,该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丁烯和2-乙基-1,3-丁二烯 | B. | 2-丁烯和2-甲基-1,3-丁二烯 | ||
C. | 2-丁烯和2-乙基-1,3-丁二烯 | D. | 乙烯和2-甲基-1,3-丁二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酸性KMnO4溶液能检验CH2=C(CH3)CHO中含碳碳双键 | |
B. | 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制备纯净的氯乙烷(CH3CH2Cl) | |
C. | 在H2O和乙醇中分别加入等量Na,比较它们羟基氢的活泼性 | |
D. | 用通入H2的方法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无水乙醇与浓H2SO4共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足量NaOH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 | 红色褪去 | 有乙烯生成 |
B | 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上层液体,滴入AgNO3溶液 | 出现褐色沉淀 | 溴乙烷与NaOH溶液未发生取代反应 |
C | 麦芽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 | 出现砖红色沉淀 | 麦芽糖中含有醛基 |
D | 将大小相同的钠块分别放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乙醇中 | 水中的反应更剧烈 | 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水>乙醇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