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氢键属于化学键,但比较弱
C.由多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分析 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为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包括强碱、大多数盐,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
C.铵盐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合物和化学键的关系,为高频考点,侧重概念理解的考查,明确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二者的区别,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  )
A.N2+3H2$?_{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B.加热NH4HCO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CaCl2+2H2O,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 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 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4Mn++nO2+2nH2O+4ne-═4M(OH)n
C.比较 Mg、Al、Zn 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D.在 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  )
A.FeSO4B.NaClOC.Na2SiO3D.NaH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过程:
①CaCl2的形成过程
②NH3的形成过程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二倍.m为元素Y的单质,n为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p、q、r分别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W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
D.X、Z、W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具有下列原子序数的各组元素,能组成化学式AB2型化合物,并且该化合物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的是(  )
A.6和8B.20和17C.14和8D.6和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大海是一个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镁和溴的实验如下:
Ⅰ.(1)海水提镁的步骤如下,请在横线上将实验步骤、目的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目的
①将贝壳煅烧后制成石灰乳.
②将海水进行浓缩.
③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④向步骤③所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将溶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过滤.
⑤将得到的产物干燥除水后,MgCl2 $\frac{\underline{\;通电\;}}{\;}$Mg+Cl2↑(填化学方程式)得到金属镁.
(2)结合以上实验步骤,列举一个能与海水提镁相联合的工业生产实例制备盐酸.
Ⅱ.已知海水中溴元素主要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1)吸收塔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2)吸收塔2中发生反应:3Br2+3Na2CO3=NaBrO3+3CO2+5NaBr.当3mol Br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5mol.
(3)吸收塔3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Br-+BrO3-+6H+=Br2+3H2O.
(4)吹出塔、吸收塔2的作用分别是用热空气把生成的溴单质吹出,富集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20s内由3.0mol/L变为1.0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2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05 mol/(L•s)B.0.10 mol/(L•s)C.0.15 mol/(L•s)D.2.0 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