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最低化合价为-1.

分析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Cl所含质子数为17,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依据氯原子的质子数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价.

解答 解: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核外有17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则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由于氯的偏旁是“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易得到电子,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最低负价为-1价,一般主族元素元素的最高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最高价为+7价.
故答为:+7;-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注意一般主族元素元素的最高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试题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电子级钴氧化物用于半导体工业和电子陶瓷等领域,是一种纯度很高的氧化物.其工业制取流程如图1:

(1)滤渣A的成分除Co的磷酸盐和Fe(OH)3外还有Si (填化学式).
(2)加入Co3(PO42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保证Co2+不沉淀,而使铁离子全部沉淀.
(3)C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的离子方程式为3Co+8H++2NO3-═3Co2++4H2O+2NO↑.
(4)滤渣B经过反复洗涤、干燥后,进行灼烧,其热重分析图如图2:
写出C点物质的化学式:Co3O4
(5)上述制备过程中采用草酸盐作为沉淀剂,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某科研小组研究从钴渣酸浸液(主要成分为CoSO4、Fe2(SO43、Al2(SO43)出发,以碳铵(NH4HCO3)代替草酸盐作沉淀剂,并由此制备氧化钴.请结合相关信息,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已知:a.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如下表(开始沉淀pH按金属离子1.0mol/L计算)
开始沉淀的pH完全沉淀的pH
Fe3+1.13.2
Al3+3.05.0
Co2+7.29.2
b.CoSO4与NH4HCO3反应时,母液中钴离子含量与溶液pH关系图如图3:
由钴渣酸浸液制备氧化钴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可选用的试剂:碳铵、稀硫酸、NaOH溶液)
①往钴渣酸浸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溶液pH(5.0,7.2),使Fe3+、Al3+沉淀完全;②过滤;③配制一定浓度的碳铵溶液,缓慢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控制pH至7.0左右,使Co2+沉淀完全,过滤;④将蒸馏水加热至70℃以上,洗涤CoCO3沉淀3次,干燥;⑤400℃焙烧3h,得产品氧化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B.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H4HCO3稀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固体A和还原铁粉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两种干燥剂.
①可区分两种干燥剂的简单物理方法是用磁铁吸引;
②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他们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记录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稀硫酸无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流程,可以判定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不严密,理由是: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论碳酸钠过量还是氢氧化钙过量,混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塑料的中间体M的结构简式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分子式为C12H16O6
B.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C.能发生酯化、水解、加成、氧化等反应
D.1molM能与3molH2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将2.8g铁投入200mL某浓度的盐酸中,铁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求:(1)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铬(含Cr2O72-和CrO42-)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过程如下:
CrO42-$\underset{\stackrel{{H}^{+}}{→}}{转换}$Cr2O72-$\underset{\stackrel{F{e}^{2+}}{→}}{还原}$Cr3+$\underset{\stackrel{O{H}^{-}}{→}}{沉淀}$Cr(OH)3
已知转化过程中的反应为2CrO42-(aq)+2H+(aq)?Cr2O72-(aq)+H2O(1)
转化后所得溶液中铬元素的含量为28.6g/L,CrO42-有$\frac{10}{11}$转化为Cr207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用绿矾(FeS04•7H2O)作还原剂,处理1 L废水,至少需要458.7g
C.常温下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1×1014,则转化后所得溶液的pH=5
D.常温下Ksp=1×10-32,要使处理后废水中的c(Cr3+)降至1×10-5mol/L,应调溶液的p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原电池工作的原理,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后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铜片、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但较短时间内电流即明显减小.实验结束时测得锌片减少了3.94g,铜片增重了3.84g,则该原电池的工作效率是60%(指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占反应总量的百分数).
(2)实验二中刚将铜、锌片插入溶液中时电流计指针有偏转,但立即就归零了.解释锌失去的电子能不能持续通过导线流向铜极给Cu2+锌失电子则形成Zn2+进入溶液显正电性,Cu2+得电子则溶液显负电性,两种因素均阻碍电子流向铜板.
(3)实验三中盐桥中的K+流向CuSO4溶液(填ZnSO4或CuSO4),如果Zn的消耗速率为1×10-3 mol/s,则K+的迁移速率为2×10-3mol/s.
(4)实验四中,调节低压电源的电压到6V,并把其正、负极分别与上图装置中的两个碳电极相连接;接通电源,图示中的“+”连接到电源的正极上,“-”连接到电源的负极上,电解氢氧化钾溶液制取氢气、氧气,且制得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去掉电源,该装置就成为一只氢氧燃料电池,用带有一小灯泡的导线连接a、b,灯泡即可发亮.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D.
A.在电解KOH溶液制备H2和O2时,KOH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一段时间后其浓度增大
B.当作为氢氧燃料电池时,c极发生氧化反应,d极发生还原反应
C.当作为氢氧燃料电池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着d极移动
D.如将KOH溶液换成稀H2SO4,且作为氢氧燃料电池时,c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100mL 2.0mol/L的盐酸中Cl-的物质的量为(  )
A.2.0molB.0.20molC.1.0molD.0.10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