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发生可逆反应:2A(g)?2B(g)+C(g).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是开始时的1.5倍
B.容器内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
C.单位时间消耗0.2 mol A 同时生成0.1 mol C
D.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 解:A、容器内压强是开始时的1.5倍,说明平衡时物质的量为3mol,所以反应物完全转化,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
B、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容器内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2:2:1,也可能不是,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单位时间消耗0.2 mol A 同时生成0.1 mol C,都体现的是正向反应,未说明正与逆的关系,故C错误;
D、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 (g)?N2O4 (g)△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示 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
C.若要达到与d相同的状态,在25min时还能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缩小容器体积
D.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0.4 mol N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碳酸锰主要用于制备软磁铁氧体,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碳酸锰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除铁工序中,在加入石灰调节溶液的pH前,加入适量的软锰矿,其作用是使残余Fe2+转化为Fe3+
(2)净化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u2+、Ca2+等杂质.若测得滤液中c(Fˉ)=0.01mol•Lˉ1,滤液中残留c(Ca2+)=1.46×10-6 mol/L.[已知:Ksp(CaF2)=1.46×10ˉ10]
(3)沉锰工序中,298K、c(Mn2+)为1.05mol•Lˉ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对比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曲线,仅据图中信息,你能获得的结论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产率最高.
(4)副产品A的一种用途是化肥等.
(5)溶浸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完成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S2+MnO2+28H+=Fe3++Mn2++SO42ˉ+14H2O
(6)为了提高溶浸工序中原料的浸出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BCD
A.搅拌         B.适当升高温度       C.研磨矿石         D.适当提高稀硫酸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C.在外电路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D.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镁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用途广泛;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毒性较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食盐与亚硝酸钠进行了如下探究:
㈠鉴别NaCl和NaNO2
1测定溶液pH
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mol/L两种盐溶液的pH,测得NaNO2溶液呈碱性.NaNO2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NO2-+H2O=HNO2+OH-(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NO2溶液中c(HNO2)=c(OH-)-c(H+)或c(Na+)-c(NO2-)(用溶液中其它离子的浓度关系式表示).
2沉淀法
取2mL0.1mol/L两种盐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稀硝酸银溶液.两支试管均产生白色沉淀.分别滴加几滴稀硝酸并振荡,盛NaNO2溶液的试管中沉淀溶解.该温度下Ksp(AgNO2)=2×10-8; Ksp(AgCl)=1.8×10-10
则反应AgNO2(s)+Cl-(aq)═AgCl(s)+NO2-(aq)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100}{9}$(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㈡NaNO2性质探究
该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2NaNO2+H2SO4═Na2SO4+NO↑+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液化为暗褐色液体)、NO:-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中的氮氧化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向右连接):A→D→E→C→B.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通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氮被氧化.(3)再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如何确认A中产生气体是否含有NO打开活塞,向D中通入O2,若出现红棕色气体,证明A中产生气体含有NO;若无红棕色气体出现,则不含NO.(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②装置E的作用是冷凝,使NO2完全液化.
③若向C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4NaOH=4NaN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子轨道的能量和电子运动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即能级)的能量相同
B.同一原子中的2p能级上 的电子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C.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D.多电子原子中,每个能层(即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一定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