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
B.元素X、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C.元素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
D.Y、W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均能溶解Z的氢氧化物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Z为Al元素;W原子序数大于Al,只能处于第三周期,X与W同主族,则X处于第二周期,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二者不能同周期,则Y处于第三周期,只能为Na或Mg元素,由四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则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3=13,由奇偶性可知,Y只能处于奇数族,故Y为Na,则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frac{13-1}{2}$=6,则X为O元素、W为S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Z为Al;W原子序数大于Al,只能处于第三周期,X与W同主族,则X处于第二周期,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二者不能同周期,则Y处于第三周期,只能为Na或Mg元素,由四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则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3=13,由奇偶性可知,Y只能处于奇数族,故Y为Na,则X、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frac{13-1}{2}$=6,则X为O元素、W为S元素,
A.Y为Na、Z为Al、W为S,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Y>Z>W,故A错误;
B.元素X、Y可以形成氧化钠、过氧化钠,故B正确;
C.X为O,W为S,非金属性O>S,则元素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故C正确;
D.Y、W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硫酸,Z的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硫酸,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正丁烷、异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3CH2CH2CH3(g)+$\frac{13}{2}$O2(g)→4CO2(g)+5H2O(l)△H=-2878kJ•mol-1
(CH32CHCH3(g)+$\frac{13}{2}$O2(g)→4CO2(g)+5H2O(l)△H=-2869kJ•mo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异丁烷,故正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异丁烷的多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小于异丁烷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CH2=CH2+Br2→CH2Br-CH2Br.
(2)苯的硝化反应C6H6+HNO3$→_{50℃~60℃}^{浓硫酸}$C6H5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氨水中加入少量的水或氯化铵固体后,都能使溶液中的c(OH-)减小
B.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则SO2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K也增大
C.25℃下,在NH3•H2O稀溶液中,加水,$\frac{c({H}^{+})•c(N{H}_{3}•{H}_{2}O)}{c(N{{H}_{4}}^{+})}$的值不变
D.在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Cl2溶液产生黑色沉淀,HS-水解程度增大,p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D.
    
 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探究SO2的漂白性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制取少量Fe(OH)3胶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别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稀硝酸不能将Fe氧化为Fe3+
B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lO2-与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
C向某溶液里滴加稀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颜色没变原溶液中无NH4+
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里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制备:目前,我国采用“接触法”制硫酸,设备如图所示:

(1)图中设备A的名称是沸腾炉,B设备气流a、b温度较高的是b(填“a”或“b”).
(2)CuFeS2是黄铁矿的另一部分,煅烧时,CuFeS2转化为CuO、Fe2O3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FeS2+13O2$\frac{\underline{\;高温\;}}{\;}$4CuO+2Fe2O3+8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纽扣式Li-MnO2电池是使用较广的锂电池,电极材料是锂和石墨,电解质溶液是LiClO4溶于碳酸丙烯(PC)和1,2-二甲基氧基乙烷(DME)得到的混合溶剂.电池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室,锂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若将石墨换成铁时,电池还能继续工作
C.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的ClO4-运动到电池的石墨极
D.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