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效果好
C.在H2、I2和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D.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测得其pH<5

分析 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可逆反应,结合题目解答该题.

解答 解:A.盐类的水解为吸热过程,加热促进水解,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到氢氧化铁,如温度过高,得到氧化铁,故A不选;
B.碳酸根水解CO32-+H2O?HCO3-+OH-,溶液呈碱性,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碳酸根水解,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B不选;
C.H2、I2、HI三者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
D.醋酸为弱电解质,加水促进电离,则常温下,将1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测得其PH<5,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A(C2H4)和E(C3H4)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由A和E制备聚酰亚胺泡沫塑料(PMI)合成路线如下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已知:①RCH=CH2$→_{催化剂}^{CO、H_{2}}$RCH2CH2CHO
(注:R1可以是烃基本,也可以是H原子)

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2: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乙烯,B含有的官能团是醛基.
(2)E的结构简式是CH≡CCH3,④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C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CH3)CHO+2Cu(OH)2$\stackrel{△}{→}$CH2=C(CH3)COOH+Cu2O↓+2H2O.
(4)D的同系物G比D相对分子质量多14.G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molG恰好消耗4molAg(NH32OH,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只呈现2个吸收峰,其结构简式为
(5)若高分子化合物PMI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则n的数值近似为B(填选项序号)
A、60     B、65     C、70      D、75
(6)由反应可制备.然后以为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可合成另一种聚亚酰胺树脂X.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stackrel{一定条件}{→}$(X中无碳碳双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羟基丁二酸俗名苹果酸(HOOCCHOHCH2COOH)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和苹果酸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都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高温下用CO还原CuO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
①H2C2O4 $→_{△}^{浓硫酸}$CO↑+CO2↑+H2O
②Cu2O+4NH3•H2O═2[Cu (NH32]++3H2O+2OH-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开始时,先往A装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待F装置中开始出现黑色固体,再点燃D处的酒精喷灯.
(3)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反应产生的CO2气体,防止干扰后面的测定
(4)为探究其还原产物的成分,某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还原产物为Cu2O;  假设2:还原产物为Cu; 假设3:还原产物为Cu和Cu2O的混合物.
(5)F装置中的PdCl2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CO,反应后溶液变黑(P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2+CO+H2O=Pd+CO2+2HCl.(6)为验证还原产物的成分,甲、乙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①反应前测CuO固体样品的质量为12.0g,反应一段时间后,熄灭D装置的酒精喷灯,并立即熄灭A装置的酒精灯,待D装置中固体冷却后,称得固体的质量为10.4g.甲同学取少量称量后的固体放入200mL 3.0mol•L-1的氨水中,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没有改变(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甲同学通过信息推测固体的成分为Cu,该反应中CuO的转化率是66.7%
②乙同学称量E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CuO的转化率比甲同学计算结果偏小,其主要原是部分生成的CO2气体残留在装置D,导致结果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烷烃名称正确的是(  )
A.2-甲基-3-乙基戊烷B.3,4,4-三甲基己烷
C.2-甲基-4-乙基戊烷D.1,2-二甲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少量氯化钴晶体溶于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呈紫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成蓝色
B.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铜质搅拌棒代替
C.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使用时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D.滴定管水洗后必须烘干才能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电负性(用X表示)也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如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的16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HLiBeBCNOF
电负性2.11.01.52.02.53.03.54.0
元素NaMgAlSiPSClK
电负性0.91.21.51.72.12.33.00.8
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F;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0.8<X<1.2.
(2)根据表中的所给数据分析,同主族内的不同元素X的值变化的规律是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
简述元素电负性X的大小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
(3)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为共价键,其理由是AlCl3中两电负性之差为1.5,Br元素的电负性小于Cl元素电负性,AlBr3中两电负性之差小于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微粒中:
13Al3+ ②       ③ ④F-  其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①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A.  除去CO中的CO2B.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