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①氧化钠②氢氧化钠③过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1mol上述固体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物质都有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过氧化钠在反应中转移了2 mol电子
C.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①>③>④>②
D.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②>①>③>①

分析 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2SO3~Na2SO4,1molNa2SO3转移了2mol电子.

解答 解: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2SO3~Na2SO4,1molNa2SO3转移了2mol电子.
A、根据以上分析,①②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Na2O2~Na2CO3,1molNa2O2反应转移了1mol电子,故B错误;
C、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Na2CO3;1molNa2O反应最后增加1molCO2的质量为 44g;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OH~$\frac{1}{2}$Na2CO3,1molNaOH反应最后增重53-40=13g;
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2~Na2CO3,1molNa2O2反应最后增加1molCO的质量为28g;
④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3~Na2SO4,1molNa2SO3反应后增重16g,所以增重为①>③>④>②,故C正确;
D、根据C的分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应用,明确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0.1 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Y<Z<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KMnO4中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MnO2,酸性条件下为Mn2+

已知:苯甲酸相对分子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
实验流程:
①往装置A中加入2.7mL(2.3g)甲苯和125mL水,然后分批次加入8.5g稍过量的KMnO4固体,控制反应温度约在100℃,当甲苯层近乎消失,回流不再出现油珠时,停止加热.
②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与洗涤液,冷却后加入浓盐酸,经操作I得白色较干燥粗产品.
③纯度测定:称取1.220g白色样品,配成100mL苯甲酸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 KOH标准溶液滴定,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体积(mL)24.0024.1022.4023.90
请回答:
(1)装置A的名称三颈烧瓶.若不用温度计,本实验控制反应温度的措施为沸水浴加热.
(2)白色粗产品中除了KCl外,其他可能的无机杂质为MnCl2
(3)操作②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苯甲酸结晶析出,减少其损失,操作I的名称过滤、干燥.
(4)步骤③中用到的定量仪器有分析天平,分析天平,50mL酸式、碱式滴定管.
(5)样品中苯甲酸纯度为96.00%.
(6)滴定操作中,如果对装有KOH标准溶液的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等杂质,下图仪器装置可用来测定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图中:①空气 ②某溶液 ③纯碱 ④某溶液 ⑤碱石灰
其实验步骤是:
a.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仪器,并检查其气密性.
b.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设为m1 g).
c.准确称量一定量的纯碱(设为n g),并将其放入广口瓶内.
d.从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从“①”处缓慢鼓入空气,直到B容器中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e.准确称量干燥管D的总质量(设为m2 g).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进行到操作d时,要缓缓鼓入空气,其作用是将装置中的CO2全部赶入D中.装置A中盛装的液体“②”应选用NaOH溶液,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如果撤去装置A,直接向B中缓缓鼓入空气,则会导致实验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大.
(2)在空白格内画出装置C及试剂④是;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如果撤去装置C,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根据此实验,计算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数学式为$\frac{2650(m{\;}_{2}-m{\;}_{1})}{11n}$%(用m1、m2、n表示).
(4)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汽和CO2进入D被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CO2与饱和NaCO2溶液反应制备NaHCO3实验


(1)选取必要的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③①②(填序号)
(2)为确定制得的固体样品是纯净的NaHCO3,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将样品溶液与饱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观察现象
乙方案:将样品溶液与BaCl4,观察现象
丙方案:测得pH法
丁方案:热重分析法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为判断乙方案的可行性,某同学用分析纯的NaHCO3配制的溶液,与BaCl4溶液等体积混合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NaHCO3溶液
BaCl3浓度
0.2mol•L-10.1mol•L-10.02mol•L-1
0.2mol•L-1浑浊浑浊少许浑浊
0.1mol•L-1浑浊少许浑浊无现象
0.02mol•L-1少许浑浊无现象无现象
①此实验已可说明乙方案是不可行的.请结合以下数据,并通过计算说明产生浑浊的原因.答:Q=c(Ba2+)×c(CO32-)=$\frac{0.2}{2}$×0.0011=1.1×10-4>5.1×10-9
[已知0.1mol•L-1NaHCO3溶液电离出的c(CO32-)为0.0011mol•L-1,Ksp(BaCO3)=5.1×10-9]
②产生浑浊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CO3-=BaCO3↓+CO2↑+H2O.
③使用pH计进行测定的丙方案是取等质量的固体样品和分析纯NaHC03样品分别溶解于等量的水中,分别用pH计测pH.
(3)某溶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frac{c({I}^{-})}{c(C{l}^{-})}$为:4.8×10-7,已知Ksp(AgCl)=1.8×10-10,Ksp(Agl)=8.5×10-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X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1-+2H2O$\frac{\underline{\;电解\;}}{\;}$H2↑+Cl2↑+2OH-
(2)D+E-→B的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3)G+J-→M的离子方程式是3AlO2-+Fe3++6H2O=Fe(OH)3↓+3Al(OH)3↓.
(4)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Fe(NO33 $\frac{\underline{\;\;△\;\;}}{\;}$2Fe2O3+12NO2↑+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乙酸苯甲酯可提高花或果的芳香气味,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下图是乙酸苯甲酯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与C均能用银氨溶液检验,原因是二者均含有-CHO(写官能团的结构简式)
(2)反应I的反应类型为水解反应.
(3)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写出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CH3OCH3
(5)秸秆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取沼气,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已知:该反应条件为细菌,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短周期元素A、B可形成A3B2型化合物,若B的原子序数为 b,则A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A.b+1B.b+5C.b+4D.b-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①油脂②蔗糖③淀粉④丙氨酸⑤蛋白质⑥聚氯乙烯⑦乙酸乙酯⑧纤维素.
A.①③⑤⑥B.③⑤⑥⑧C.②④⑦D.除②④⑦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