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8gMgCO3和NaHCO3混合固体中的CO32-离子数为NA
B.lmolI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HI分子数为2NA
C.1molAl溶于含1molNaOH溶液,电子转移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A

分析 A、NaHCO3固体中无碳酸根;
B、氢气和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C、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变为+3价;
D、标况下水为液体.

解答 解:A、NaHCO3固体中无碳酸根,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构成,故A错误;
B、氢气和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HI分子个数小于2NA个,故B错误;
C、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变为+3价,故1mol铝反应后转移3NA个电子,故C正确;
D、标况下水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煤的气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生成的CO和H2被称作合成气,能合成很多基础有机化工原料.
(1)工业上可利用CO生产乙醇:2CO(g)+4H2(g)?CH3CH2OH(g)+H2O(g)△H1
又知:H2O(l)═H2O(g)△H2
CO(g)+H2O(g)?CO2(g)+H2(g)△H3
工业上也可利用CO2(g)与H2(g)为原料合成乙醇:
2CO2(g)+6H2(g)?CH3CH2OH(g)+3H2O(l)△H
则△H与△H1、△H2、△H3之间的关系是△H=△H1-3△H2-2△H3
(2)一定条件下,H2、CO在体积固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下列选项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b.
a.v(H2)正=2v(CO)逆
b.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CH3OCH3和H2O的体积之比不随时间而变化
(3)工业可采用CO与H2反应合成再生能源甲醇,反应:CO(g)+2H2(g)?CH3OH(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 CO和20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p1和p2的大小关系为P1<P2
③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2L.

(4)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CO(g)?HCOOCH3(g)△H2=-29.1kJ•mol-1.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图2、3:
①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是4.0×106Pa(填“3.5×106Pa”“4.0×106Pa”或“5.0×106Pa”).
②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化学平衡的移动,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B.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C.可逆反应的平衡向正向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D.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利用自然资源制备相关化学物质,下列化工生产不可行的是(  )
A.FeS2$→_{高温}^{O_{2}}$SO2$\stackrel{H_{2}O}{→}$H2SO3$\stackrel{O_{2}}{→}$H2SO4
B.石英砂$→_{高温}^{焦炭}$粗硅$\stackrel{Cl_{2}}{→}$粗SiCl4$→_{(2)H_{2}/高温}^{(1)分馏提纯}$高纯硅
C.提取食盐后的母液$\stackrel{Cl_{2}}{→}$含Br2的液体$\stackrel{热空气}{→}$$\stackrel{冷凝}{→}$粗Br2$→_{蒸馏}^{NaBr(s)}$Br2
D.铝土矿$→_{(2)过滤}^{(1)NaOH(aq)}$NaAlO2(aq)$→_{(2)过滤}^{(1)CO_{2}}$Al(OH)3$\stackrel{煅烧}{→}$Al2O3$→_{电解}^{煅烧}$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学工业中会产生大量含铬废水,直接排放会产生污染.
(1)工业上处理酸性含Cr2O72-废水的方法如下:
①SO2还原法:向1000L含0.002mol•L-1 Cr2O72-的酸性废水中通入SO2使Cr2O72-全部转化为Cr3+,至少需要通入134.4L SO2(标准状况)
②铁屑还原法:向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中加入废铁屑,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使Cr3+完全沉淀.
已知25℃时,Ksp[Cr(OH)3]=6.3×10-31.欲使溶液中残余Cr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3×10-7 mol•L-1,应调节溶液的pH=6.
(2)铬元素总浓度的测定:准确移取20.00mL含Cr2O72-和Cr3+的酸性废水,向其中加入足量(NH42S2O8溶液将Cr3+氧化成Cr2O72-,煮沸除去过量(NH42S2O8;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以淀粉为指示剂,向其中滴加0.03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
①上述操作过程中,若无煮沸操作,则测定的铬元素总浓度会偏高.
②计算废水中铬元素总浓度(单位:mg•L-1,写出计算过程)Cr2O72-~3I2~6S2O32-,根据方程式确定关系Cr2O72-~3I2~6S2O32-
n(Cr2O72-)=$\frac{n({S}_{2}{O}_{3}^{2-})}{6}$=$\frac{0.03×20.00×1{0}^{-3}}{6}$mol,所以c(Cr2O72-)=$\frac{\frac{0.03×20×1{0}^{-3}}{6}}{20×1{0}^{-3}}$=0.005mol/L
所以废水中铬元素总浓度=0.005×2×52×1000=520 mg•L-1
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2Cr3++3S2O82-+7H2O=Cr2O72-+6SO42-+14H+
②Cr2O72-+6I-+14H+=2Cr3++3I2+7H2O
③I2+2S2O32-=2I-+S4O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Na2CO3、NaHCO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分别取1.0g Na2CO3、NaHCO3固体,各滴加几滴水,发现盛Na2CO3的试管温度上升,而盛NaHCO3的试管温度下降;原因是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Na2CO3•xH2O,属于放热反应;NaHCO3只有溶解扩散现象,吸收热量.
(2)乙组同学分别取0.1mol/L Na2CO3、0.1mol/LNaHCO3的溶液,用0.1mol/LHCl溶液滴定,pH变化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pH有两次突变,达到两次反应终点,分别是BC(填A、B、C、D或E).
②B点的主要溶质是NaCl和NaHCO3(用化学式表示).
③B点小于(填“大于”或“小于”) D点的pH,主要原因是B点溶液溶解了少量二氧化碳,同时NaHCO3的浓度低于D点.
(3)丙组同学预测NaHCO3有酸性,向其溶液加入镁粉,发现有气泡和沉淀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2NaHCO3+Mg=MgCO3↓+Na2CO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OH-═HCO3-
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
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D.1 mol/L的NaAlO2溶液和2.5 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2AlO2-+5H+═Al(OH)3↓+Al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12  H-1)(  )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1mol的羟基(-OH)与1 mol的氢氧根(OH -)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A
C.常温常压下,在30g 的乙烷气体分子中,碳氢键的总个数为6NA
D.一定条件下,将2molSO2与足量的O2充分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Fe$→_{点燃}^{O_{2}}$Fe2O3$\stackrel{H_{2}SO_{4}}{→}$Fe2(SO43
B.MgO$\stackrel{H_{2}SO_{4}}{→}$MgSO4(aq)$\stackrel{电解}{→}$Mg
C.饱和NaCl(aq)$\underset{\stackrel{①N{H}_{3}}{→}}{②C{O}_{2}}$NaHCO3$\stackrel{△}{→}$Na2CO3
D.NH3$→_{催化剂,△}^{O_{2}}$NO$\stackrel{H_{2}O}{→}$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