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滚度的变化趋势是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分析 碳酸钠为二元弱酸对应的正盐,逐滴加入盐酸,先发生反应生成酸式盐,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解答 解:碳酸钠为二元弱酸对应的正盐,逐滴加入盐酸,先发生反应生成酸式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当完全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时,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又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物质的性质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反应的先后顺序为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套管实验”是将一个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外一个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普通玻璃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近年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述实验为“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小试管内塞有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1)(从点燃酒精灯开始,试管及烧杯A、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棉花球变蓝,B中冒气泡且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刚开始时A 中有气泡产生,小试管内有液滴出现;
(2)整个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防止倒吸.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NaHCO3分解有CO2和H2O产生.
(4)写出“套管”内试管底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从A处通入纯净的Cl2,打开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现象;当关闭B阀后,C处红布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
A.浓H2SO4B.NaOH溶液C.Na2SO3溶液D.饱和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沼气的主体是甲烷.0.5mol CH4完全燃烧为CO2和H2O(l)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B.2 CH4(g)+4O2(g)═2CO2(g)+4H2O(l)△H=+1780kJ/mol
C.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D.2CH4(g)+4O2(g)═2CO2(g)+4H2O(g)△H=-178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用如图装置来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图中a、c、d为止水夹,b为分液漏斗活塞,通过Y形管和止水夹分别接两个球胆,现装置内空气已排尽,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分别盛放的试剂为(  )
A饱和NaHCO3溶液12mol•L-1盐酸18.4mol•L-1 H2SO4
B饱和Na2CO3溶液2mol•L-1 H2SO4饱和NaOH溶液
C饱和NaOH溶液2mol•L-1 H2SO418.4mol•L-1 H2SO4
D18.4mol•L-1 H2SO4饱和NaOH溶液18.4mol•L-1 H2SO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8.10mL稀盐酸
B.可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溶液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D.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电池中电解质为熔融固体氧化物,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当燃料气为C2H4时,其正极、负极反应式分别为
正极:3O2+12e-═6O2-
负极:C2H4+6O2--12e-═2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成为“彻底改变21世纪”的“黑科技”.石墨的组成元素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学习小组为探究MnO2与FeCl3•6H2O的反应,设计了下列装置如图1:

实验前查到信息:
①FeCl3熔点282℃,沸点315℃,FeCl3   $\frac{\underline{\;高温\;}}{\;}$ FeCl2+Cl2
②FeCl3•6H2O  熔点37℃,沸点285℃
实验过程记录:
操作步骤现象
1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相应药品,点燃酒精灯,开始给A加热
2打开a,关闭b、c,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贴近a口A中出现白雾,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打开b,关闭a、cA中逐渐产生黄色气体,试管及导管壁内附有黄色液滴,B中溶液变红
4打开c,关闭a、bC中溶液变棕黄色
5停止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
(2)管壁内形成黄色液滴,可能的原因是FeCl3•6H2O受热气化,在管壁遇冷所致.
(3)B中溶液变红,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是Fe3++3SCN-=Fe(SCN)3
(4)对C中溶液变黄色,小组展开进一步实验如图2:
Ⅰ.C中变黄的原因是Fe3+和Br2共同导致.
Ⅱ.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Br2+2Cl-
(5)对A中残留物进行分离,其中得到一种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3MnO2+4FeCl3•6H2O$\frac{\underline{\;\;△\;\;}}{\;}$2Fe2O3+3MnCl2+3Cl2↑+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