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采取的措施不可能是改变了(  )
A.温度B.压强C.浓度D.加催化剂

分析 由图象可知,由曲线a到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状态的移动,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由曲线a到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状态的移动,
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故A选;
B、气体两边的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同等程度加大正逆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但x的转化率不变,故B不选;
C、同等程度的增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加快,但化学平衡不移动,但x的转化率不变,故C不选;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与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根据曲线变化分析条件改变对速率、X转化率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想一想:Ba(OH)2(固态)、CuSO4(固态)、CH3COOH(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个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
A.75%的酒精溶液B.硝酸钠(固态)C.Fe(OH)3胶体D.豆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使A瓶中压强稳定.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橙.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frac{(C{\;}_{1}V{\;}_{1}-C{\;}_{2}{V}_{2})×10{\;}^{-3}mol×17g/mol}{wg}$×100%.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偏低(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42-)为2.8×10-3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3,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NH36]Cl3+2H2O;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都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研究该反应后作出了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Y的物理意义甲、乙的物理意义甲与乙的大小
ASO2的转率温度甲>乙
BSO2的体积分数压强甲>乙
CSO3的体积分数温度乙>甲
DSO2的转率压强乙>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分别往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通入氯气,离子浓度不会减少的是(  )
A.Ag+B.HCO3-C.I-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的分子数0.1NA
B.用惰性电极电解1 L浓度均为2 mol•L-1的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当有0.2 NA个电子转移时,理论上阴极析出6.35g金属
C.9.2gNO2和N2O4的混合气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大于0.2NA
D.VL a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NA,则Cl-的数目大于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些地区水井中的水刚从井中抽出时是清澈透明的,但烧开后发现产生了红褐色的不溶物.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向刚抽出的井水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向产生不溶物的水中加入盐酸,不溶物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井水中肯定有Fe3+
B.该井水中肯定有Fe2+
C.红褐色不溶物是Fe(OH)3
D.红褐色不溶物是由于氧化和水解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分布在K与L电子层上,其基态原子在L层分布中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用MnO2、KOH及KClO3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的实验流程如下:

(1)熔融时需用铁坩埚和铁制搅拌棒而不能用玻璃仪器,其原因是在高温下,瓷坩埚可以和KOH发生反应SiO2+2KOH═K2SiO3+H2O,腐蚀瓷坩埚.
(2)熔融时,MnO2转化为K2MnO4,KClO3转化为KC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6KOH+KClO3$\frac{\underline{\;高温\;}}{\;}$3K2MnO4+KCl+3H2O.
(3)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歧化时,通入CO2至pH为10~11,K2MnO4绿色溶液转化为KMnO4和Mn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nO42-+2CO2=2MnO4-+MnO2↓+2CO32-
②歧化时不能通入过量CO2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过量会生成溶解度比K2CO3小得多的KHCO3,可能与KMnO4同时析出.
③通入CO2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于滤纸上,观察到滤纸上有紫红色,证明歧化反应已发生.
④歧化后得到KMnO4晶体的操作依次为过滤、加热浓缩、趁热过滤及干燥.
(4)在此实验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