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他们可组成离子化合物C2B和共价化合物DB3、AE4,已知B、D同主族,C、D、E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D>E
B.A2E6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E>HnD
D.B、C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可能存在离子键

分析 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D同主族,形成共价化合物DB3,则B为O元素、D为S元素,C、D、E同周期,可组成离子化合物C2B,则C为Na,E的原子序数最大,则E为Cl,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AE4,A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则A为碳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D同主族,形成共价化合物DB3,则B为O元素、D为S元素,C、D、E同周期,可组成离子化合物C2B,则C为Na,E的原子序数最大,则E为Cl,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AE4,A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则A为碳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Na>S>Cl,故A正确;
B.C2Cl6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故B正确;
C.非金属性Cl>S,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2S,故C正确;
D.钠与氧形成的过氧化钠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低温

已知反应I为:NaCl+CO2+NH3+H2O$\frac{\underline{\;低温\;}}{\;}$NaHCO3↓+NH4Cl
(1)工业生产中,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是N2+3H22NH3
(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以及少量的Ca2+、Mg2+、SO42-等离子.
①为得到纯净的饱和NaCl溶液,进行了如下操作.请补全操作步骤:
a.向浓缩后的海水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b.向滤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过滤;
c.向滤液中加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e.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得到饱和NaCl溶液.
②步骤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3)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frac{\underline{\;加热\;}}{\;}$Na2CO3+CO2↑+H2O.
(4)制得的纯碱中含有少量NaCl.取5.5g纯碱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标准状况下1120mL CO2.则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96.4%(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200℃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g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
A.0.2molB.0.6molC.0.8molD.l.0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高锰酸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强氧化剂,实验室制备高锰酸钾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MnO2熔融氧化:3MnO2+KClO3+6KOH $\frac{\underline{\;熔融\;}}{\;}$3K2MnO4+KCl+3H2O;
K2MnO4歧化: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已知K2MnO4溶液显绿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O2熔融氧化应放在④中加热(填仪器编号).
①烧杯 ②瓷坩埚 ③蒸发皿 ④铁坩埚
(2)在MnO2熔融氧化所得产物的热浸取液中通入CO2气体,使K2MnO4歧化的过程在如图装置中进行,A、B、C、D、E为旋塞,F、G为气囊,H为带套管的玻璃棒.

①为了能充分利用CO2,装置中使用了两个气囊.当试管内依次加入块状碳酸钙和盐酸后,关闭旋塞B、E,微开旋塞A,打开旋塞C、D,往热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未反应的CO2被收集到气囊F中.待气囊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关闭旋塞A、C,打开旋塞B、D、E,轻轻挤压气囊F,使CO2气体缓缓地压入K2MnO4溶液中再次反应,未反应的CO2气体又被收集在气囊G中.然后将气囊G中的气体挤压入气囊F中,如此反复,直至K2MnO4完全反应.
②检验K2MnO4歧化完全的实验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只有紫红色痕迹,无绿色痕迹,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3)将三颈烧瓶中所得产物进行抽滤,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自然冷却结晶,抽滤,得到针状的高锰酸钾晶体.本实验应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来干燥产品,原因是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
(4)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高锰酸钾纯度分析,原理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现称取制得的高锰酸钾产品7.245g,配成500mL溶液,用移液管量取25.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50.00mL(不考虑杂质的反应),则高锰酸钾产品的纯度为87.23%(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MnO4)=158g•mol-1).若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或烘干,则测定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固体粉末甲中可能含有K2CO3、KNO3、NaNO2、K2SO3、Na2SO4、FeO、Fe2O3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含有钠元素,但一定不含钾元素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NO2
C.根据现象3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
D.根据现象4和现象5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Fe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S $\frac{\underline{\;\;△\;\;}}{\;}$ Na2S2O3,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图2安装好装置.
(1)仪器2的名称为蒸馏烧瓶,装置6中可放入CD.
A.BaCl2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
①Na2CO3+SO2═Na2SO3+CO2
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2H2S+SO2═3S↓+2H2O
④Na2SO3+S$\frac{\underline{\;\;△\;\;}}{\;}$Na2S2O3
总反应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随着二氧化硫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理由是S2O32-+2H+=S↓+SO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离Na2S2O3•5H2O并标定溶液的浓度:

(1)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趁热过滤,操作②是抽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乙醇(填试剂)作洗涤剂.
(2)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导致析出的晶体分解
(3)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置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294g/mol)0.5880克.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三次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物的键能总和比生成物的键能总和高
B.E1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
C.正反应的热效应为△H=E1-E2,且E2>E1,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同时降低E1和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图(甲)在均含有3N个金属A、B、C的阳离子的水溶液中各放入金属A、B.图(乙)为随反应的金属A、B原子数增加,水溶液中阳离子总数的变化情况.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①C比A活泼 ②金属B的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比 A的阳离子多 ③p点:$\frac{B的阳离子数}{A的阳离子数}$=$\frac{4}{3}$.
A.B.C.①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活动小组按下图所示流程由粗氧化铜样品(含少量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硫酸铜.

已知Fe3+、Cu2+、Fe2+三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装置不可能用到的是①③(填序号)

(2)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CuSO4、FeSO4、H2SO4
(3)物质X应选用②(填序号),沉淀Ⅱ的主要成分是Fe(OH)3
①氯水       ②双氧水        ③铁粉         ④高锰酸钾
(4)从溶液C中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
(5)用“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溶液A中Cu2+(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杂质)的浓度.过程如下:
第一步:移取10.00mL溶液A于1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至100mL.
第二步:取稀释后试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碘单质.
第三步: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05000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前后共测定三组.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表:
(已知:I2+2S2O32-═2I-+S4O62-
滴定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滴定前读数(mL)0.100.361.10
滴定滴定后读数(mL)20.1220.3422.12
①CuSO4溶液与KI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
②滴定中,试液Na2S2O3应放在碱式滴定管(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最后一滴试液滴入,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振荡半分钟,溶液无明显变化.
③溶液A中c(Cu2+)=0.5000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