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
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馏
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分析:A.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
B.加生石灰,与水反应,且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
C.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发,苯甲酸能溶于水;
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
解答: 解:A.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A错误;
B.加生石灰,与水反应,且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再蒸馏可制取无水乙醇,故B正确;
C.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发,苯甲酸能溶于水,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防止过饱和提前析出结晶,故C正确;
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操作合理,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和混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溶液或浊液中,关于离子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浓度的氨水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NH4+)/c(NH3?H2O)的比值减小
B、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c(CO32-)>c(HCO3-),且2c(Na+)=3[c(CO32-)+c(HCO3-)]
C、0.2 mol?L-1的醋酸(CH3COOH)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CH3COO-)+2c(OH-)=c(CH3COOH)+2c(H+
D、常温下,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2O4)=2.0×10-12,则Ag2CrO4悬浊液中的c(Ag+)一定小于AgCl悬浊液中的c(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硫离子的结构意示图:
B、某有机物的名称:2-乙基-2-丁烯
C、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D、间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AlCl3晶体
B、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用图3装置蒸馏海水制取少量淡水
D、用图4装置分离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CH3CH2Cl+H2O
NaOH
CH3CH2OH+HCl)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2)①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反应和
 
反应.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设计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加热蒸干AlCl3溶液的方法制备无水AlCl3固体
C、用分液漏斗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
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
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
丁装置:先从①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金刚石,s)═C(石墨,s)△H=-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