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4•FeSO4•6H2O],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配制FeSO4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抑制FeSO4的水解,判断FeSO4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是取适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溶液变质,无现象则不变质.
(2)实验室通常向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然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其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为了洗涤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d(填字母).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Na2SO4熔液洗 d.用无水乙醇洗
(4)为了测定硫酸亚铁晶体产品的纯度,称取a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取待测液25.00mL
用浓度为c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ml 25.52 25.02 24.98
①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Mn2++5Fe3++4H2O.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③该产品的纯度为$\frac{980c}{a}$×100%(用含a、c的代数式表示).
④上表中第一次实验记录的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bc(填字母).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来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未用硫酸酸化,改用硝酸酸化.

分析 (1)根据二价铁易发生水解反应分析;FeSO4溶液变质后生成Fe3+
(2)步骤3是由溶液中获得晶体,是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下的蒸发与结晶过程;
(3)依据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分析,洗涤不能溶解产品,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
①发生的反应为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
②反应终点的判断可以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化为紫红色,半分钟内不变,证明反应达到终点;
③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得到(NH42SO4•FeSO4•6H2O的质量,计算纯度,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第一次误差较大,应舍去;
④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液面被提高,读取体积减小;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测定溶液体积增大;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待装液润洗会增多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测定结果增大;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未用硫酸酸化,改用硝酸酸化,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减少.

解答 解:(1)由于FeSO4易发生水解,故加入稀硫酸来抑制其水解;FeSO4溶液变质后生成Fe3+,故取适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溶液变质,
故答案为:抑制FeSO4的水解;取适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溶液变质,无现象则不变质;
(2)步骤3是由溶液中获得晶体,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应在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情况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因为硫酸亚铁铵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应该用乙醇洗涤,减少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同时利用乙醇和水互溶,从而达到洗涤的要求,故选d,
故答案为:d;
(4)①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Fe2+的强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Fe3+↑1,Mn由+7价→+2↓5,最小公倍数5,根据原子个数、电荷守恒,即MnO4-+5Fe2++8H+=Mn2++5Fe3++4H2O,
故答案为:MnO4-+5Fe2++8H+=Mn2++5Fe3++4H2O;
②向溶液中滴加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显紫红色,因此滴定到终点: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故答案为: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③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相差较大,忽略不计,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frac{25.02+24.98}{2}$ml=25mL,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得出:n[(NH42SO4•FeSO4•6H2O]=5n(KMnO4)=25×10-3×c×5mol,则500mL溶液中含有n[(NH42SO4•FeSO4•6H2O]=25×10-3×c×5×500/25mol=2.5cmol,
所以质量分数=2.5c×$\frac{392}{a}$×100%=$\frac{980c}{a}$×100%,
故答案为:$\frac{980c}{a}$×100%;
a、俯视读数,造成所读的数偏小,故a错误;
b、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所消耗的液体体积增加,故b正确;
c、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加,则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增加,故c正确;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未用硫酸酸化,改用硝酸酸化,硝酸具有氧化性,也会也会亚铁离子,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的加热、过滤、固体溶解、蒸发(防水解)、结晶等一系列实验基本操作、离子检验等氢氧化亚铁制备的非常规制备方法和实验过程分析判断,滴定实验的注意问题和计算应用,注意掌握物质性质,实验过程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查耳酮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广泛用于功能染料等领域.有机物A是一种查耳酮的衍生物,其合成途径如下.
已知:
(1)有机物B的分子式C8H8O3
(2)有机物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醛基.
(3)写有机物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
(4)下列关于有机物C的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
a.可用酸性KMnO4检验该分子的碳碳双键
b.存在顺反异构
c.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5)反应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可发生水解反应
③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
④1 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3mol NaOH
(7)反应①和③的原理相同,则F的结构简式是
(8)反应②和④的原理相同,则D与G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下列有关7步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略去),其中有2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试回答:
$→_{①}^{Cl_{2},光照}$$→_{△②}^{NaOH醇溶液}$A$→_{③}^{Cl_{2},不见光}$B$\stackrel{④}{→}$$\stackrel{⑤}{→}$$\stackrel{⑥}{→}$$→_{H_{2}}^{⑦}$
(1)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C
(2)反应⑥所用试剂和条件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
(3)反应⑤的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H4与P4的分子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因此在6.02×1023个CH4分子或P4分子中都含有4×6.02×1023个共价键
B.在含6.02×1023个硅原子的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6.02×1023个Si-O键
C.28g CO、C2H4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NA,体积约为22.4L
D.6.02×1023个Fe3+完全水解可以得到6.02×1023个氢氧化铁胶体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石油在蒸馏时暴沸
B.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铜丝主要起氧化剂的作用
C.制取乙酸乙酯时,试剂加入的顺序是:先加入乙醇,后慢慢加入乙酸,最后加入浓硫酸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E.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溶KMnO4
F.用钠可以检验某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G.可用溴水来鉴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药物中间体X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23H25N2O3
B.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肽键
C.1molX最多能与9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X能发生水解、氧化和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6O2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
B.Na2S的电子式为:
C.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2-
D.钢铁表面常常出现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它不能阻止钢铁继续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几种中学常见的短周期元素组成几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和产物省略).已知M是酸式盐,只有X是单质,B、C、F、G、Y都是氧化物,D和H是两种常用的强酸.
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化学式为NH4HS;A的电子式为
(2)写出在M中滴加盐酸的离子方程式:HS-+H+=H2S↑.
(3)写出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4)G在加热条件下与白磷(P4)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SO3+P4$\frac{\underline{\;\;△\;\;}}{\;}$10SO2+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