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在硫酸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欲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装置中通入氮气且保持体积不变
B.向装置中通入稍过量氧气且保持体积不变
C.添加更多的催化剂
D.降低温度,及时转移SO3

分析 A.向装置中通入氮气,对反应无影响;
B.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解答 解:A.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向装置中通入氮气,氮气与反应物不发生反应,对反应无影响,所以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则向装置中通入稍过量氧气且保持体积不变,氧气的浓度会增大,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会增大,故B正确;
C.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所以SO2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不能提高二氧化硫的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把握温度、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加碘盐有添加KIO3或KI两种,为探究某种加碘食盐,按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①取适量加碘食盐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制成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紫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③另取适量所制食盐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FeCl3溶液,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滴加FeCl3溶液,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和文字说明实验步骤②CCl4层变成紫色的原因: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易溶于CCl4,所以CCl4层变成紫色;2I-+Cl2=I2+Cl-
(2)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Cl2+I2+6H2O→2HlO3+10HCl
(3)实验步骤②整个过程中做还原剂的物质是I-、I2.(填符号)
(4)Cl2、HIO3、FeCl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HIO3>FeCl3
(5)要将加KI的含碘量为20mg~50mg/kg的加碘盐1000kg,与Cl2反应转化成加KIO3的加碘盐,至少需要消耗Cl210.58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中,用如图1所示装置及所给药品(图中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并测定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CO2
(1)根据实验目的,请从上面如图2中选择Ⅰ、Ⅱ、Ⅲ处合适的装置,将其序号填入空格中:装置ⅠB,装置ⅡA,装置ⅢD.
(2)开始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加热硬质玻璃管时,若不断升高温度,SO2的转化率会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为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SO3被充分吸收,操作方法是继续通入氧气一段时间.
(5)实验结束后,若装置Ⅱ增加的质量为b g,装置Ⅲ增加的质量为a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frac{4b}{4b+5a}$×100%;过程中反应放出热量为1.223bkJ(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已知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_{2})c({H}_{2})}{c(CO)c({H}_{2}{O}_{\;})}$.
(2)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C(H2O)=3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40%;K值为1.
(3)830K时,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大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无论如何增大H2浓度,都不能使N2转化率达到100%
D.缩小体积,υ增大,υ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H2(g)+I(g)?2HI(g);△H<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加入H2B.压缩体积至原来的一半
C.降低温度D.加入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装置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气,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图中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经略去).

(1)写出装置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 2OH-+H2↑+Cl2↑;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按方式为a连接e,b连接c(填字母);
(2)①装置乙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环境污染.A瓶内盛装的溶液可以是c(填字母);
a.I-淀粉溶液    b.NaOH溶液   c.FeCl2与KSCN混合溶液    d.Na2SO3溶液
②加热装置丙中的氧化铜粉末之前,除了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还需进行的必要操作是通入氢气排尽装置内空气;
(3)利用装置丙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现有两种方案:
①测得反应前后洗气瓶B及其中液体质量差m1,②测得反应前后U形管及其中固体质量差m2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为①(填“①”或“②”).若采用测得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m3的方案,已知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实验中氧化铜样品质量为m,则测定所得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16{m}_{3}}{m-{m}_{3}}$,该方案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冷却过程中没有一直通氢气,会导致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理由是反应生成的铜被空气的氧气氧化使m3数据增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A、B、C、D、E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 与C,B 与D 同主族.A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A2B2 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请回答:
(1)D 的单质能跟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含D 元素的两种常见正盐,这两种盐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S+6NaOH(浓)=2 Na2S+Na2SO3+3H2O.
(2)为验证E2 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让A2 在集满E2 的集气瓶中燃烧,其现象是安静燃烧,火焰为苍白色,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
②如图甲,将甲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未直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量筒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等.该反应产物一共有5种.

(3)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C2DB4废水的原理如图乙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C+和DB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正极区溶液pH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法在处理废水时左侧出口可以得到得产品为NaOH.ab 为阳(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4)用铂作电极电解1L 含有0.4mol/LCuDB4和0.2mol/LCE 的混合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得到了0.3molCu,则在另一电极上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向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 mol CO和y mol H2的混合气体,再通入z mol O2,并用电火花使其充分反应,有关容器内反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Na2O2为(x+y)mol
B.反应后容器内有O2 (x+y) mol
C.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之比为(温度不变):(x+y+z)/z
D.反应后生成了x mol Na2CO3 和2y mol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