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1)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Y2Z.
(2)下列情况可以证明(1)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D(填序号).
A.物质的量浓度:c(X)=c(Y)=c(Z)
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C.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3)某温度下,在另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和3mol Y,然后按(1)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得Z的物质的量的百分含量为25%,则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

分析 (1)由图象可知,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X、Y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属于可逆反应,△n(Y)=0.3mol,△n(X)=0.1mol,△n(Z)=0.2mol,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物质的量、含量保持不变,右侧衍生的其它一些物理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3)设消耗的X为nmol,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再根据Z的含量列方程计算解答.

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X、Y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属于可逆反应,△n(Y)=0.3mol,△n(X)=0.1mol,△n(Z)=0.2mol,则△n(Y):△n(X):△n(Z)=3: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3Y2Z,
故答案为:X+3Y2Z;
(2)A.X、Y的起始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按1:3反应,平衡时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等,故A错误;
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B正确;
C.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温度和体积一定时,随反应进行压强减小,若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BCD;
(3)设消耗的X为nmol,则:
            X(g)+3Y(g)2Z(g)
起始量(mol):2     3           0
变化量(mol):n     3n          2n
平衡量(mol):2-n   3-3n        2n
所以$\frac{2n}{5-2n}$=25%,解得n=0.5,则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2-0.5)mol}{2L}$=0.75mol/L,
故答案为:0.75mol/L.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状态判断等,难度不大,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诺龙”属于国际奥委会明确规定的违禁药品中合成代谢类的类固醇,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式是C18H26O2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D.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发生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含杂质80%的石灰石25g,投入500mL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盐酸).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2多少升?
(2)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铜和稀硫酸反应:Cu+2H+═Cu2++H2
B.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2H+═Cu2++2H2O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等优良的性能.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图1:

(1)催化反应室B中CO与H2合成二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H2$?_{△}^{催化剂}$CH3OCH3+H2O.
(2)催化反应室A中发生的反应为:
CH4(g)+H2O(g)?CO(g)+3H2(g)   …(I)
CO(g)+H2O(g)?CO2(g)+H2(g)    …(Ⅱ)
催化反应室C中发生的反应为:
CO(g)+2H2(g)?CH3OH(g)          …(Ⅲ)
CO2(g)+3H2(g)?CH3OH(g)+H2O(g)…(Ⅳ)
①已知:原子利用率=$\frac{预期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全部生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综合}$×100%,试求反应(Ⅳ)的原子利用率为64%.
②反应(Ⅳ)的△S<0(填“>”、“=”或“<”).
③在压强为5MPa,体积为VL的反应室c中,amol CO与2a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Ⅲ)生成甲醇,CO的转化率(α)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则该反应的△H<0(填“>”、“=”或“<”).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α}_{1}{V}^{2}}{4{a}^{2}(1-{α}_{1})^{3}}$(用含字母α的代数式表示).
(3)我国某科研所提供一种碱性“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16OH-=2CO32-+11H2O.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x)废气的方法如下:
①将含SO2的废气通人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溶液中,得NaHSO3溶液;
②将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反应后制得盐酸;电解饱和食盐水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g)+Cl2(g)
③将盐酸加入NaHSO3溶液中得SO2气体回收.
用上述碱性“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电解食盐水来处理标准状况下VL的废气,计算消耗二甲醚的质量为$\frac{23Vx}{133.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室温下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pH≥8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NaClO调溶液pH约为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滤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NaOH溶液;②过滤,得沉淀;③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的质量为24.6g,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20.0%(Mg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其性质活泼,具有强还原性,在食品加工中作防腐剂、漂白剂、疏松剂.某实验小组拟采用如图1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来制取焦亚硫酸钠(Na2S2O5).
(1)装置I是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气体,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如果想控制反应速度,如图2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c(填写字母).
(2)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
当有Na2S2O5晶体析出,要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过滤;某同学需要420mL0.1mol/L焦亚硫酸钠溶液来研究其性质,配制时需称量焦亚硫酸钠的质量为9.5g;配制时除用到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等仪器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0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如图3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d(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Fe元素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金属中仅次于铝,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黄铁矿(FeS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其中一个反应为:3FeS2+8O2$\frac{\underline{\;高温\;}}{\;}$6SO2+Fe304有3mol FeS2参加反应,转移32mol电子.
(2)自来水厂常用高铁酸钠(Na2Fe04)改善水质.简述高铁酸钠用于杀菌消毒同时又起到净水作用的原理FeO42-有强的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本身被还原为Fe3+,Fe3+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3)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它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的pH值见下表:
沉淀物Fe(OH)3Fe(OH)2Al(OH)3
开始沉淀2.37.53.4
沉淀完全3.29.74.4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I、Ⅱ的名称分别是过滤、洗涤
②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 Na2CO3溶液浸泡几分钟,其目的是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③铁屑与稀硫酸反应时,需加入过量铁屑的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Fe+2Fe3+=3Fe2+
④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应控制pH的范围为4.4~7.5
⑤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2
⑥有些同学认为滤液Ⅰ中铁元素含量可用一定浓度的KMnO4溶液来测定,其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b.(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和KClO3,且$\frac{c(C{l}^{-})}{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frac{c(C{l}^{-})}{c(Cl{O}^{-})}$=2,则溶液中$\frac{c(Cl{O}^{-})}{c(Cl{O}_{3}^{-})}$=0.2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frac{1}{2}$a mol≤ne≤$\frac{5}{6}$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frac{a}{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