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我国已成功研发出133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下列关于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铯的碱性非常强
B.碱金属单质中铯的沸点最低
C.将一小块铯投入水中,实验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完全相同
D.铯可以与很多非金属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

分析 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形成碱的碱性增强;
B.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晶体的熔沸点越低;
C.同主族碱金属单质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强;
D.铯是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通过得失电子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以离子键结合.

解答 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形成碱的碱性增强,氢氧化铯的碱性强,故A正确;
B.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钫是放射性元素不稳定,碱金属单质中铯的沸点最低,故B正确;
C.铯活泼性大于钠,将一小块铯投入水中,铯的密度大于水,沉底剧烈反应发生燃烧或爆炸,实验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
D.铯是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通过得失电子发生反应,形成的阴阳离子间形成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碱金属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来回答,注意递变性和差异性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25℃,100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图:

△H=+88.6kJ/mol则M、N的稳定性相比,M>N.(填“>”、“<”或“=”表示)
(2)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2Cl2(g)+2H2O(g)+C(s)═4HCl(g)+CO2(g)△H=-290kJ•mol-1
(3)氨气易液化,便于储运,可利用NH3作储氢材料.
已知:2NH3(g)?N2(g)+3H2(g)△H=+92.4kJ•mol-1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的NH3,当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60.1kJ,则此时NH3的转化率为65%.其他条件相同,该反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初始生成速率如图1,相同时间氨气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

则反应的活化能最大的是Ru(填催化剂的化学式).c点氨气的转化率高于b点,原因是点b、c均未达到平衡,相同时间,C点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故C点的氨气的转化率较高.请在图中再添加一条Ni催化分解氨气过程的总趋势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任写一个)
(2)用铂丝蘸取少量NaOH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其火焰呈黄色.
(3)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含有SO42-所用的试剂是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4)将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为了避免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2+H2O+NaNO3,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 mol NO、b molNO2、c mol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
A.$\frac{a+b+c}{V}$mol•L-1B.$\frac{a+b+2c}{V}$mol•L-1C.$\frac{2a+b+c}{V}$mol•L-1D.$\frac{b+2c}{V}$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有以下6个反应(反应条件略):
A.2Na+2H2O═2NaOH+H2↑     B.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C.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E.Na2O+CO2═Na2CO3          F.CO2+C$\frac{\underline{\;点燃\;}}{\;}$2CO
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F(填编号,下同),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水与乙醇的混合物
B.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
D.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以下数值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的是(  )
A.6 g石墨中的C-C键数目
B.常温常压下,17 g ND3中所含分子数目
C.向含0.2 mol 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消耗的OH-数目
D.0.1 mol羟基(-OH)中所含电子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水煤气(CO 和H2)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C (s)+H2O(g)?CO(g)+H2 (g)△H=+131.3kJ•mol-1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2)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系中的C (s)全部移走,平衡向左移(向左移/向右移/不移动).
(3)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AB(填序号).
A.单位体积内每消耗1mol CO的同时生成1molH2
B.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生成H2O(g)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D.H2O(g)、CO、H2的浓度相等
(4)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如图),若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请在右图中继续画出t1时刻之后c(CO)随时间的变化.
①缩小容器体积(用实线表示).
②降低温度(用虚线表示).
(5)某温度下,将4.0mol H2O(g)和足量的炭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 (s)+H2O(g)?CO (g)+H2 (g),达到平衡时测得K=1,则此温度下H2O(g)的转化率为50%
(6)己知:
①C (s)+H2O(l)?CO (g)+H2 (g)△H1
②2CO(g)+O2(g)═2CO2 (g)△H 2
③H2O (l)═H2 (g)+$\frac{1}{2}$O2 (g)△H 3
则2C (s)+2O2(g)═2CO2 (g)的△H=2△H1+△H2-2△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如图),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frac{xy}{z}$mol/L.
(2)室温下,0.1mol/L NaClO溶液的pH大于0.1mol/L Na2SO3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浓度均为0.1mol/L 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O32-、CO32-、HSO3-、HCO3-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SO32->CO32->HCO3->HSO3-
已知:
H2SO3 Ki1=1.54×10-2 Ki2=1.02×10-7
HClO  Ki1=2.95×10-8
H2CO3 Ki1=4.3×10-7 Ki2=5.6×10-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