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汽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CuI+Hg→Cu2HgI4+Cu (未配平),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  )
A.0.25molB.0.5molC.1molD.2mol

分析 CuI+Hg→Cu2HgI4+Cu中,Hg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2价,Cu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电子、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CuI+Hg→Cu2HgI4+Cu中,Hg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2价,Cu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电子、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只有0.5molCuI作氧化剂,则转移电子为0.5mol×(1-0)=0.5mo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转移电子计算的考查,注意I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O-C-O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_{92}^{146}$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B.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_{500℃、30MPa}^{催化剂}$  2NH3(g)△H=-38.6 kJ•mol-1
C.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D.1 mol NaOH分别和1 mol CH3COOH、1 mol HNO3反应,后者比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是综合利用海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从剩余的浓海水中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取其他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改进和优化海水综合利用工艺的设想和做法可行的是②③④(填序号).
①用混凝法获取淡水          ②提高部分产品的质量
③优化提取产品的品种        ④改进钾、溴、镁的提取工艺
(2)采用“空气吹出法”从浓海水中吹出Br2,并用纯碱吸收.碱吸收溴的主要反应是Br2+Na2CO3+H2O  NaBr+NaBrO3+NaHCO3,吸收1mol 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frac{5}{3}$mol.
(3)海水提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图:

浓海水的主要成分如下:
离子Na+Mg2+Cl-SO42-
浓度/g/L63.728.8144.646.4
该工艺过程中,脱硫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SO42-=CaSO4↓,产品2的化学式为Mg(OH)2,1L浓海水最多可得到产品2的质量为69.6g.
(4)采用石墨阳极、不锈钢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Mg+Cl2↑;电解时,若有少量水存在会造成产品镁的消耗,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frac{\underline{\;通电\;}}{\;}$Mg(OH)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重铬酸盐广泛用作氧化剂、皮革制作等.以铬矿石(主要成分是Cr2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钠的流程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残渣主要是含铁(或Fe)元素的氧化物.在高温焙烧时生成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2Cr2O3+4Na2CO3+3O2$\frac{\underline{\;高温\;}}{\;}$4Na2CrO4+4CO2
(2)操作Ⅱ中通入过量CO2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SiO32-+2CO2+2H2O=H2SiO3↓+2HCO3-;AlO2-+CO2+2H2O=Al(OH)3↓+HCO3-
(3)下列仪器在分离出含Na2CrO4溶液的操作中,不需要的是ACE
A.酒精灯      B.烧杯     C.蒸发皿      D.漏斗    E.冷凝管
(4)用硫酸酸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rO42-+2H+=Cr2072-+H20.
(5)工业酸性废水中的Cr2O72-通常以铁做电极,采用电解法除去.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中:
①电极A区Cr2O72-(Cr2O72-还原为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072-+6Fe2++14H+=2Cr3++6Fe3++7H20
②假设一段时间后,所得溶液中Fe3+和Cr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要使Fe3+沉淀完全而Cr3+还未开始沉淀.则需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3.2~4.3之间.(已知:lg$\root{3}{0.4}$=-0.1,lg$\root{3}{4}$=0.2,lg$\root{3}{6}$=0.3,lg$\root{3}{60}$=0.6,KSPFe(OH)3=4.0×10-38,KSPCr(OH)3=6.0×10-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B.若pH>7,则一定是 c${\;}_{{1}_{\;}}$v1=c2v2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若v1=v2,c2=c1,则 c(CH3COO-)+c(CH3COOH)=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溶液中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是(  )
A.FeCl3溶液中的Cl-B.Na2CO3溶液中的CO32-
C.氯化钡溶液中的Ba2+D.氟化钠溶液中的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l2O7(l)+H2O(l)═2HClO4(aq)△H=-4QkJ/mol;
(2)已知:Fe2O3(s)+$\frac{3}{2}$C(s)═$\frac{3}{2}$CO2(g)+2Fe(s)△H=+234.1kJ•mol-1;C(s)+O2(g)═CO2(g)△H=-393.5kJ•mol-1,则2Fe(s)+$\frac{3}{2}$O2(g)═Fe2O3(s)的△H是-824.4kJ•mol-1
(3)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写出N4气体转变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N4(g)═2N2(g)△H=-882kJ/mol;
(4)图2是丙烷(C3H8)、二甲醚(CH3OCH3)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其中x为各自反应中对应的系数.根据该图写出二甲醚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CH3(g)+3O2(g)→2CO2(g)+3H2O(l)△H=-1455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1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表:
物质乙醛乙酸甘油乙二醇
沸点20.8℃117.9℃290℃197.2℃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2CH3CHO+O2$→_{68℃~80℃}^{cuo}$2CH3COOH.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
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反应液中,目的是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在试管A的支管口处,目的是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烧杯B的作用是:①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②使生成的乙酸蒸气进入试管;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乙二醇或甘油(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在下列提供的试剂和试纸中可以选用ad.(填序号).实验仪器任选.所提供的试剂和试纸有:
a.pH试纸  b.红色的石蕊试纸  c.白色的醋酸铅试纸 d.碳酸氢钠粉末.
(5)实验室可以用下列装置如图2来探究乙酸、苯酚、碳酸的酸性强弱.
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酸.
②苯酚钠溶液中应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