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可用于酒精的防腐剂,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袭.甲同学用Na2SO4制备SO2,并验证SO2的部分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及装置:
[实验步骤]
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试剂,丙按顺序组装仪器
II.关闭活塞a再打开旋塞b,分次加入酸M.
III.待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活塞a,从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盐酸.
打开活塞a前,C中溶液有少量固体生成,长导管口有气泡.D中溶液有大量固体生成;当C中长导管口无气泡后,D中液面上气体逐渐变为浅黄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酸M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查阅资料:①常温常压下,在1L水中大约最多能溶40L SO2,②H2SO3是中强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SO2的酸A最好用d(填标号).
a.稀盐酸     b.pH=1的硫酸    c.2mol/L的硝酸    d.12mol/L的硫酸
(3)实验过程中,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3ClO-+SO2+H2O=BaSO4↓+Cl-+2HClO、Cl-+ClO-+2H+=Cl2↑+H2O.
(4)实验步骤III的目的是利用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把残留在装置内的二氧化硫驱赶至D中充分吸收.
【问题探究】
(5)乙同学认为:
①甲同学的实验步骤设计不严谨,所以装置C中的少量固体可能是:亚硫酸钡、硫酸钡或亚硫酸钡和硫酸钡.为确定C中固体的成分,乙同学在不改变实验装置的条件下,只对实验步骤加以改进便能准确判断出装置C中的固体的成份.乙同学对实验步骤改进的具体操作是步骤Ⅰ后,打开活塞a,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②甲同学的实验装置有明显不足,你认为不足之处是缺尾气吸收装置.

分析 装置中A是碳酸钙滴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从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是为了排净装置内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进入装置D吸收,装置B为二氧化硫气体发生装置,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打开活塞a前,C中溶液有少量固体生成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空气中氧气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长导管口有气泡.D中溶液有大量固体生成是次氯酸钡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进入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当C中长导管口无气泡后,D中液面上气体逐渐变为浅黄绿色是因为次氯酸根离子、氯离子在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
(1)盛放酸M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常温常压下,在1L水中大约最多能溶40L SO2,②H2SO3是中强酸利用强酸制备弱酸原理制备,稀溶液中会溶解二氧化硫,需要用浓度较大的硫酸;
(3)实验过程中,D中发生反应是酸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形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过量的次氯酸根离子和反应生成的氯离子在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氯气;
(4)实验步骤III的目的是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吧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入装置D中完全吸收;
(5)①先利用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把装置内空气赶净再发生装置B中的反应,可以准确判断出装置C中的固体的成份;
②不足之处是无尾气吸收装置.

解答 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试剂,并按顺序组装仪器,关闭活塞a再打开旋塞b,分次加入酸M为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待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活塞a,从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盐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进入装置D吸收,
装置中A是碳酸钙滴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从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是为了排净装置内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进入装置D吸收,装置B为二氧化硫气体发生装置,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打开活塞a前,C中溶液有少量固体生成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空气中氧气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长导管口有气泡.D中溶液有大量固体生成是次氯酸钡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进入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当C中长导管口无气泡后,D中液面上气体逐渐变为浅黄绿色是因为次氯酸根离子、氯离子在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
(1)盛放酸M的仪器是加入液体发生反应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查阅资料:①常温常压下,在1L水中大约最多能溶40L SO2,②H2SO3是中强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SO2的酸A最好用浓硫酸,故选d,
故答案为:d;
(3)实验过程中,D中发生反应是酸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形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过量的次氯酸根离子和反应生成的氯离子在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3ClO-+SO2+H2O=BaSO4↓+Cl-+2HClO,Cl-+ClO-+2H+=Cl2↑+H2O,
故答案为:Ba2++3ClO-+SO2+H2O=BaSO4↓+Cl-+2HClO,Cl-+ClO-+2H+=Cl2↑+H2O;
(4)实验步骤III的目的是利用装置A中盐酸和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把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入装置D中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利用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把残留在装置内的二氧化硫驱赶至D中充分吸收;
(5)①甲同学的实验步骤设计不严谨,所以装置C中的少量固体可能是:亚硫酸钡、硫酸钡或亚硫酸钡和硫酸钡.为确定C中固体的成分,乙同学在不改变实验装置的条件下,只对实验步骤加以改进便能准确判断出装置C中的固体的成份.乙同学对实验步骤改进的具体操作是:步骤Ⅰ后,打开活塞a,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步骤Ⅰ后,打开活塞a,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②甲同学的实验装置有明显不足,缺少尾气吸收装置,故答案为:缺尾气吸收装置.

点评 本题考查了装置中仪器的作用、物质性质的实验验证和反应现象分析,主要是物质制备和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5℃,Cu(OH)2 在水中的溶度积比其在 Cu(NO32 溶液中的大
B.一定温度下,将 0.10 mol/L的氨水加水稀释,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C.H3PO2 属于一元弱酸,则 H3PO2 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3OH?═PO23-+3H2O
D.常温下,NaHS 溶液中:c(H+)+c(H2S)═c(S2-)+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
A苯(苯酚)溴水过滤
B乙烷(乙烯)氢气加热
C乙酸乙酯(乙酸)NaOH溶液蒸馏
D淀粉(氯化钠)蒸馏水渗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X、Y、Z、R、W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Y的单质在放电条件下反应产生大气污染物,R基态原子的M能层上有3对成对电子,W核外有5个未成对电子.Y、Z分别形成氢化物Q和J,已知Q与J摩尔质量相等,Q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WY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氢化物与R的氢化物相遇,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ⅦB族.
(2)XY3-离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ZY42-中的一个Y原子被Z替换后形成Z2Y32-,则Z2Y32-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杂化.Z2Y32-在稀硫酸中的反应为S2O32-+2H+=S+SO2↑+H2O.
(3)已知:氢气、Z的固态单质、气态J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296.8 kJ/mol、562,.0 kJ/mol,则气态J分解生成固态Z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g)═S(s)+H2(g)△H=+20.6 kJ/mol.
(4)在酸性溶液中,WY4-能被Q还原为W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e与x元素之间的元素分别是C和O,与w同周期的最外层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分别是Cr和Cu,其中价电子数目最多的原子其电子排布图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放置在空气中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4克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D的M层上7个电子.
(1)写出A,C 元素符号:AOCMg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在周期表的位置:第三周期VIIA族.
(3)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HF>HCl>H2S
(4)C与D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OH)2+2H+=Mg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足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设计并完成SO2的某些性质实验.请回答:

(1)A装置中,盛装锌片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
(2)请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3,c接2(用序号表示),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3)本实验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C中品红溶液褪色或D中氯水褪色.
(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取D中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工: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Ⅲ(填“I”、“Ⅱ”或“Ⅲ”);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SO42-+2Cl-
(5)某学生观察到:实验开始,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Zn+H2SO4(稀)═ZnSO4+H2↑.
(6)当E中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c(Na+)=c(HSO3-)+2c(SO32-)(用含硫微粒浓度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Ni2+与丁二酮肟生成鲜红色丁二酮肟镍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i2+

(1)Ni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
(2)1mol丁二酮肟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5mol.
(3)丁二酮肟镍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和sp2
(4)Ni(CO)4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为43℃,熔点为-19.3℃.Ni(CO)4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
(5)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二价阴离子为C22-,Ni(CO)4中Ni与CO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不考虑空间构型,Ni(CO)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NOx的处理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氢气催化还原法.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2NO(g)+4H2(g)+O2(g)=N2(g)+4H2O(g)△H=-1148kJ.mol-1
2H2(g)+O2(g)=2H2O(g)△H=-484kJ.mol-1
则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
(2)碱液吸收法.以KMnO4作氧化剂,用NaOH溶液吸收时,NO被氧化为NO2-.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MnO4-+2OH-=NO2-+MnO42-+H2O.将吸收液酸化后,所得HNO2可与尿素[CO(NH22]反应,生成两种无害气体,若处理过程中产生了3.36L(标准状况)气体,则转移电子0.3mol.
(3)酸液吸收法.NO被氧化后,吸收生成NO3-和NO2-.将NO与空气混合后通入HNO3溶液,测得尾气中NOx体积分数随$\frac{V(NO)}{V(空气)}$[设a=$\frac{V(NO)}{V(空气)}$]及硝酸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实验测得,当a约为4:5时,尾气中NOx体积分数较小,其原因是此时,n(NO):n(NO2)=1:1,吸收后生成HNO2或n(NO):n(O2)=4:1,吸收后生成HNO2
 ②当a较小时,HNO3浓度增大至25%以上,尾气中NOx体积分数增大的原因是如果硝酸的浓度太大,硝酸本身会分解出NOx,从而使排放的NOx比例升高.
③吸收液可用电解法进一步处理,其原理如图2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H2O-2e-=NO3-+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列物质结构图中,●代表原子序数从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代表除形成共价键外的其他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共价键,如F2

(1)试写出四种图示所代表的化学式:ACH4,BHCN,CBF3,DCO(NH22
(2)将上述四种物质的液体呈细流流下,用带静电的玻璃棒靠近细流,细流发生偏转的是B(填“A”“B”“C”“D”).
(3)B分子中有2个δ键,2个π键.
(4)C分子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sp2其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