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列装置(固定装置略)验证CO能还原CuO,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请回答:
(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icd;gh(或hg);ab;jk(或kj);fe尾气处理(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说明CO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为F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为点燃烧掉或用气囊收集;
(4)若去掉B装置,可能产生的影响为NaHCO3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高温能与碳粉反应生成H2,对实验产生干扰;
(5)将各装置按正确的顺序连接后进行实验.当反应结束后,F处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全部变为红色.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Cu2O在酸性溶液中能生成Cu和Cu2+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可能为:①Cu;②Cu2O;③Cu和Cu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猜想,分别取少量红色固体放人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a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试管内红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b 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试管内有红色固体,溶液为无色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红色固体成分的实验是a(填实验编号),理由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Cu2O+14HNO3(稀)=6Cu(NO32+2NO↑+7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的成分为Cu(填化学式).

分析 (1)验证CO能还原CuO,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利用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生成的产物为红色固体,先制备纯净的一氧化碳,依据装置图可知,装置E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吸收水蒸气,通过装置D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通过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装置F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通过装置C中的澄清石灰水检验,最后剩余一氧化碳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收集或点燃进行尾气处理;
(2)依据上述分析说明CO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应根据生成的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去产生的现象判断;
(3)实验过程中生成的尾气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点燃或收集;
(4)B装置是吸收生成的水蒸气,若去掉B装置水蒸气进入装置D会和碳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也会还原氧化铜来分析;
(5)Cu和Cu2O均为红色,所以红色固体的成分可能为:①Cu;②Cu2O;③Cu和Cu2O的混合物;
依据实验现象和物质性质分析,硝酸和铜、氧化亚铜都能发生反应,稀硫酸只和氧化亚铜发生反应.

解答 解:(1)验证CO能还原CuO,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利用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生成的产物为红色固体,先制备纯净的一氧化碳,依据装置图可知,装置E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吸收水蒸气,通过装置D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通过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装置F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通过装置C中的澄清石灰水检验,最后剩余一氧化碳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收集或点燃进行尾气处理,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icdgh(或hg)abjk(或kj)fe;
故答案为:cd;gh(或hg);ab;jk(或kj);fe;
(2)上述分析可知说明CO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为F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F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过程中生成的尾气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为点燃烧掉或用气囊收集;
故答案为:点燃烧掉或用气囊收集;
(4)B装置是吸收生成的水蒸气,若去掉B装置,NaHCO3分解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高温能与碳粉反应生成H2 ,对实验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NaHCO3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高温能与碳粉反应生成H2,对实验产生干扰;
(5)Cu和Cu2O均为红色,所以红色固体的成分可能为:①Cu;②Cu2O;③Cu和Cu2O的混合物;Cu2O在酸性溶液中能生成Cu和Cu2+,分别取少量红色固体放人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试管内红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了铜离子,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为一氧化氮,但铜和氧化亚铜都可以和硝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2O+14HNO3(稀)=6Cu(NO32+2NO↑+7H2O,a实验不能确定红色固体成分;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试管内有红色固体,溶液不变色证明无氧化亚铜,红色固体为铜;
故答案为:Cu和Cu2O;a;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2O+14HNO3(稀)=6Cu(NO32+2NO↑+7H2O;Cu.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验证生成物成分、实验探究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主要是装置连接设计,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A、B、C、D、E、F为常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B、C、D、E、F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和E同主族,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为A+D=B+F=8.请回答:
(1)试写出B2单质的电子式:
试写出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核且为18电子结构的物质的化学式H2O2
(2)含F元素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中滴加过量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其离子方程式是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3)已知B2A4与BA3具有相似的性质,B2A4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且产物对大气无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2H4+2CuO$\frac{\underline{\;\;△\;\;}}{\;}$2Cu+N2+2H2O.
(4)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2mol B2气体和3mol A2气体,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BA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A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同时放出约83.7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4 kJ•mol-1
(5)已知某化合物EB3与水可以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单质和一种碱,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2NaN3+2H2O═3N2↑+H2↑+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为单质,试对下列情况进行推断,并回答下列问题:
(1)A为固体时:
①A的化学式为S,
②写出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③写出由E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A为气体时:
①A的化学式为N2
②写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③写出由D生成E的离子方程式3NO2+H2O═2H++2NO3-+NO,
④写出由E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E的单质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甲、乙、M、W、X、Y、Z七种物质均由A、C、D三种元素中的若干种元素组成(只有M分子同时含有三种元素),甲、乙为非金属单质,M、W、X、Y、Z均为化合物,W是C2A4型共价化合物,X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表所示.
BCD
E
(1)写出元素名称B碳     E氯
(2)A、C、D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中,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3)乙的电子式为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还原产物为NO
(5)W作火箭燃料时,氧化剂可以是Z,0.25mol的W气体完全和足量的Z气体反应生成乙和X,转移的电子为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莫尔盐[(NH42Fe(SO42•6H2O]在定量分析中常用作标定高锰酸钾等溶液的标准物质,还用作化学试剂、医药以及用于冶金、电镀等.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1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莫尔盐晶体强热时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由此可知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NH3.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
(2)乙组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含有SO3(g)、SO2(g)及N2.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和如图2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G→D→B→C→F.
②装置D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扰;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D中有白色沉淀;含有SO2的实验现象是B中品红褪色.
(3)称取1.96g莫尔盐晶体,制成溶液,用未知浓度的KMnO4酸性溶液进行滴定.
①滴定时,将KMnO4酸性溶液装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试写出该滴定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MnO4-+5Fe2++8H+=5Fe3++Mn2++4H2O;
②判断该反应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最后一滴KMnO4酸性溶液滴下时,溶液变成紫色,30s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4)设计实验证明:莫尔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取少量晶体溶于水,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莫尔盐已氧化变质,反之莫尔盐未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甲容器有一个移动活塞,能使弃器保持恒压.起始时向甲中充入2mol SO2、1mol O2,向乙中充入4mol SO2、2mol O2.甲、乙的体积都为1L(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保持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甲的体积为0.8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小于60%
B.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乙
C.打开K后一段时间.再次达到平衡.甲的体积为1.4 L
D.平衡后向甲中再充入2mol SO2、1mol O2.和3moLSO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选项中,其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
操作
实验
目的
分离乙酸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制取氨气盐酸与碳酸钙反应,验证碳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氧化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分子式为C8H8O2的有机物,它的同分异构体很多,其中属于芳香族酯类的同分异构体除下列一种外,还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项关系互为同位素的是(  )
A.石墨和金刚石B.水和重水C.甲烷和丁烷D.氕和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