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以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________,需用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不产生影响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盐酸和NaOH(aq)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aq)和Ca(OH)2(aq)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D.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反应2CO2(g)=2CO(g)+O2(g)的反应热△H= +2 x283.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 )。
A.CO、Cl2、N2、酸雨 B.HCl、O2、N2、粉尘
C.SO2、NO2、CO、粉尘 D.NH3、CO2、NO、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继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青海又发生了玉树大地震,在自然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口号是: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___。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指标、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菌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 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___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垃圾处理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控制环境污染,但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还要防止二次污染。下列处理垃圾的方法中有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 )。
①卫生填埋 ②堆肥 ③焚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铁元素是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铁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以及在体内用于生产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细胞能量ATP。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应该含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低铁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成Fe2+
D.亚硝酸盐被氧化
(2)乳酸可以与精制铁粉制备一种药物,反应式为:
2CH3CH(OH)COOH+Fe―→2[CH3CH(OH)COO]2Fe+H2↑
反应式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产物乳酸亚铁可以治疗的疾病是________。
(3)举一例说明铁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些化学试剂经毒理学证明对人体有害,下列物质中严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是 ( )。
①硫黄 ②日落黄 ③苯甲酸钠 ④明矾 ⑤过氧化苯甲酰 ⑥水杨酸 ⑦甲醛 ⑧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
A.⑥⑦⑧ B.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等离子体的用途十分广泛,运用等离子体束切割金属或者进行外科手术,利用了等离子体的特点是( )
A.微粒带有电荷 B.高能量
C.基本构成微粒多样化 D.准电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