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Cu的化合物在生活及科研中有重要作用,不同反应可制得不同状态的Cu2O.
(1)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①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可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当收集的N2体积为3.36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时,可制备纳米级Cu2O的质量为43.2g;
②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20mol水蒸气,发生反应:2H2O(g)═2H2(g)+O2(g)△H=+484kJ•mol-1;测得20min时O2的物质的量为0.0016mol,则前20min的反应速率v(H2O)=8×10-5mol/(L•min);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H}_{2})•c({O}_{2})}{{c}^{2}({H}_{2}O)}$;图1表示在t1时刻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又达到平衡的不同时段内,H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则t1时平衡的移动方向为逆向,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增大压强 和增大H2浓度;若以K1、K2、K3分别表示t1时刻起改变条件的三个时间段内的平衡常数,t3时刻没有加入或减少体系中的任何物质,则K1、K2、K3的关系为K1=K2<K3
(2)已知:2Cu2O(s)+O2(g)═4CuO(s)△H=-292kJ•mol-12C(s)+O2(g)═2CO(g)△H=-221484kJ•mol-1请写出用足量炭粉还原CuO(s)制备Cu2O(s)的热化学方程式:2CuO(s)+C(s)=CO(g)+Cu2O(s),△H=+35.5kJ•mol-1
(3)用电解法也可制备Cu2O.原理如图2所示,则阳极电极反应可以表示为:2Cu++2OH--2e-=C2u+H2O.

分析 (1)①根据电子转移数目守恒计算;
②根据v=$\frac{△c}{△t}$计算v(O2),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O);
平衡常数指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值;
由图可知H2的浓度随时间降低,改变条件瞬间H2浓度不变,所以不可能是改变H2浓度,故改变的条件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由图可知t2时,改变条件瞬间H2浓度增大,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可以使H2浓度增大,增大H2浓度也可使H2浓度增大;
t1时刻与t2时刻温度相同,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由图可知t3时刻没有加入或减少体系中的任何物质,H2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进行,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t3时刻改变的体积为升高温度;
(2)根据盖斯定律解答;
(3)铜在阳极上,被氧化,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氧化亚铜与水.

解答 解:(1)①令生成的Cu2O的物质的量为nmol,根据电子转移数目守恒,则有nmol×2×(1-0)=$\frac{3.36L}{22.4L/mol}$×2×[0-(-2)],解得n=0.3,所以可制备Cu2O的质量为0.3mol×144g/mol=43.2g,故答案为:43.2g;
②20min时O2的物质的量为0.0016mol,所以v(O2)=$\frac{\frac{0.0016mol}{2L}}{20min}$=4×10-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O)=2v(O2)=2×4×10-5mol/(L•min)=8×10-5mol/(L•min);
平衡常数指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值,所以反应2H2O(g)?2H2(g)+O2(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2}({H}_{2})•c({O}_{2})}{{c}^{2}({H}_{2}O)}$;
由图可知H2的浓度随时间降低,改变条件瞬间H2浓度不变,所以不可能是改变H2浓度,故改变的条件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使H2的浓度降低;
由图可知t2时,改变条件瞬间H2浓度增大,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可以使H2浓度增大,增大H2浓度也可使H2浓度增大,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增大压强或增大H2浓度;
t1时刻与t2时刻温度相同,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K1=K2.t3时刻没有加入或减少体系中的任何物质,由图可知,H2浓度增大,所以平衡向正反应进行,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t3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所以K2<K3.所以K1=K2<K3
故答案为:8×10-5mol/(L•min);$\frac{{c}^{2}({H}_{2})•c({O}_{2})}{{c}^{2}({H}_{2}O)}$;逆向;增大压强或增大H2浓度;K1=K2<K3
(2)已知:①2Cu2O(s)+O2(g)=4CuO(s)△H=-292kJ•mol-1
②2C(s)+O2(g)=2CO(g)△H=-221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4CuO(s)+2C(s)=2CO(g)+2Cu2O(s),△H=+71kJ•mol-1
即2CuO(s)+C(s)=CO(g)+Cu2O(s),△H=+35.5kJ•mol-1
故答案为:2CuO(s)+C(s)=CO(g)+Cu2O(s),△H=+35.5kJ•mol-1
(3)铜在阳极上,被氧化,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氧化亚铜与水,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2u+H2O.
故答案为:2Cu++2OH--2e-=C2u+H2O.

点评 本题总合性较大,涉及电子转移守恒、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热化学方程式、电化学等.化学平衡的知识主要通过浓度-时间图来进行,考查学生从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B.下列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1②1s22s22p63s23p2③1s22s22p63s23p3④1s22s22p63s23p4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④
C.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该元素在第三周期第 IIA族
D.以下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 s22p63s23p4半径最大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对于弱酸,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
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常数K
CH3COOHCH3COOH?CH3COO-+H+1.76×10-5
HClOHClO?ClO-+H+2.95×10-8
H2SH2S?H++HS-
HS-?H++S2-
K1=9.1×10-8
K2=1.1×10-12
H2CO3H2CO3?H++HCO3-
HCO3-?H++CO32-
K1=4.31×10-7
K2=5.61×10-11
H3PO4H3PO4?H++H2PO4-
H2PO4-?H++HPO42-
HPO42-?H++PO43-
K1=7.1×10-3
K2=6.3×10-8
K3=4.2×10-13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升高温度时,K值变大,向各弱酸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K值不变(以上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在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所以酸性越强.
(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都看做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H3PO4,最弱的是HPO42-
(4)同一多元弱酸的K1、K2、K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K1:K2:K3≈1:10-5:10-10,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
(5)请根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在下列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将少量的氯气通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Cl2+H2O+2CO32-=2HCO3-+Cl-+ClO-
②在过量的氯水中滴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2Cl2+H2O+CO32-=CO2↑+2Cl-+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8gN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B.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3NA
C.标准情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NA
D.常温常压下,22.4LCl2与足量铁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中含中子数为2NA
C.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D.1molFe与足量O2或Cl2反应均失去3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CH3,-OH,-C6H5和-COOH四种基团中,不同基团两两组合成的化合物中,其水溶液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两种成分:

(1)乙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碳碳双键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甲$→_{①}^{一定条件}$$\overrightarrow{②}$X $→_{③△}^{NaOH醇溶液}$乙
设计步骤①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3)欲检验乙中的含氧官能团,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是D(填序号).
A.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的CCl4溶液      D.银氨溶液
(4)乙经氢化和氧化得到丙().写出同时符合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图上产生4个吸收峰等要求的丙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油脂B.塑料C.纤维素D.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冶炼金属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金属钠B.加热分解Ag2O制备金属银
C.Fe2O3与CO高温下反应制备金属铁D.Cu2S与O2高温下反应制备金属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