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两者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分子式为CnH2n的化合物,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可能不使其褪色
C.通式相同,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D.凡含有苯环的物质都是芳香烃

分析 A、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B、分子式为CnH2n的化合物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
C、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D、含有苯环的烃属于芳香烃,且在元素组成上只含有C、H两种元素.

解答 解:A、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等,如乙炔和苯,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分子式为CnH2n的化合物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环烷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正确;
C、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若结构不相似,一定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含有苯环的物质不一定属于芳香烃,如溴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概念以及有机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分子式为CnH2n的化合物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在容量瓶上标记有的是(  )
A.压强B.温度C.浓度D.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Na+、Cu2+、Br-、SO42-
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Na+、Al3+、SO42-、Cl-
C.c(Fe2+)=1 mol•L-1的溶液:H+、Na+、Cl-、NO3-
D.加入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Na+、K+、Cl-、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物质的量的N2和HCl的原子数相同,分子数也相同
B.0.05mol H2SO4含有氧原子数的精确值为1.024×1023
C.0.1mol氯的微粒数约为6.02×1023
D.1mol NaClO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氯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B.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
C.pH=12的Ba(OH)2溶液和pH=12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的c(H+)前者大
D.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W粒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2B.若X=14,它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
C.若X=18,则Z=8D.若X=17,它的氧化物化学式为W2O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
(1)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I-=2Cl-+I2.向反应后装置B的溶液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的现象为液体分层,下层液体呈紫色,上层液体接近无色.
(2)请完成上述D处实验装置图,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需再添一个小实验,即可得出结论还原性:I->Br->Cl-,该实验的步骤是再另取少量的碘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溴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NO2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汽油、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探究乙烯的制取及乙烯和溴水反应的有关问题,甲、乙、丙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1)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当温度升至170℃左右时,有大量气体产生,溴水的颜色迅速褪去.甲认为达到了实验目的.请写出甲实验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CH2=CH2+Br2 →CH2BrCH2Br.烧瓶中除加入浓硫酸和无水乙醇外,还需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2)乙考察了甲的实验过程,发现下列两个问题:
①当温度升到160℃左右时混合液呈黑色,在超过170℃后生成气体的速率明显加快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乙同学观察到的黑色物质是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②当一定量的溴水中的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则其可能的原因是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如果温度不能迅速达到170℃可以生成乙醚、乙烯通入速率过快.
(3)丙为验证生成的气体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提出甲的装置必须先作“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装置后再开始加热”的改进,然后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B中溶液的酸性即可验证,则丙提出的增加一个洗气装置的理由是除去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此时用pH试纸来进行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如果发生了取代反应,则B中溶液的酸性增强.丙认为按甲的装置进行实验,烧瓶内混合液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还有另外两种气体产生,这两种气体是CO2、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