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将一定量的SO2通人BaCl2溶液中,无沉淀产生,若再通入a气体,则产生沉淀.下列所通a气体和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a为H2S,SO2+2H++S2-→3 S↓十2H2O
B.a为Cl2,Ba2++SO2+2 H2O+Cl2→BaSO3↓+4H++2Cl-
C.a为NO2,4Ba2++4SO2+5H2O+NO3-→4 BaSO4↓+NH4++6 H+
D.a为NH3,Ba2++SO2+2 NH3+2H2O→BaSO4↓+2NH4++2H+

分析 A.H2S为弱电解质,应写成化学式;
B.应生成BaSO4沉淀;
C.NO2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电荷、电子守恒判断;
D.通入氨气,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3沉淀.

解答 解:A.H2S为弱电解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H2S→3 S↓+2H2O,故A错误;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应生成BaS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2 H2O+Cl2→BaSO4↓+4H++2Cl-,故B错误;
C.NO2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Ba2++4SO2+5H2O+NO3-→4 BaSO4↓+NH4++6 H+,故C正确;
D.通入氨气,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2 NH3+H2O→BaSO3↓+2NH4+,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离子方程式,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CH4和CO2反应制造更高价值化学品是目前的研究目标.
(1)①CO2(g)+CH4(g)?2CO(g)+2H2(g),在一定温度下,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起始充入4mol CO2、1mol CH4,达到平衡后,再充入4mol CO2、1mol CH4,再次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将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已知:
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CO(g)+H2O (g)=CO2(g)+H2 (g)△H=2.8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 的△H=+247.3kJ•mol-1
(2)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反应压强、增大CO2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机物W是一种合成多环化合物的中间体,可由下列路线制备(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D的同系物,2 mol A生成1 mol B,A的名称为乙炔;W分子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酯基、羰基
(2)B→C为加成反应,M的结构简式为CH3OH,C中最多有12原子共平面.
(3)写出C、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A能和HCl反应得到聚氯乙烯的单体
b.M和N互为同分异构体
c.E→F可用试剂酸性KMnO4溶液
d.1molW可以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H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存在2个甲氧基(CH3O-)   ③核磁共振氢谱共有4个吸收峰
(6)己知:HC≡CH$→_{Pd/PbO}^{H_{2}}$CH2═CH2,请结合题给信息及流程图,完善由A制备环己烷()的合成路线(在相应位置填写有关反应条件及物质的结构简式):
2A$\stackrel{催化剂}{→}$CH2=CH-C≡CH→$→_{Pd/PbO}^{H_{2}}$CH2═CHCH═CH2→$→_{一定条件}^{HC≡CH}$$→_{催化剂}^{H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B.油脂制肥皂实验中加乙醇的目的是增大油脂的溶解度从而加快油脂皂化反应速率
C.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属于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故能迅速发生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生成是因为蛋白质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回答:
(1)乙醇的结构式为
(2)0.3mol B2H6 (g)在O2(g)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1
(3)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成分是羟基磷灰石[Ca5(PO43(OH)],含氟牙膏防龋齿是因为牙膏中的氟离子会与羟基磷灰石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Ca5(PO43F],该沉淀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5(PO43OH+F-=Ca5(PO43F+OH-
(4)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MnO4-+5 SO2+2H2O═2Mn2++5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测电压求算Cu(OH)2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均增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左池中的铜电极作正极
C.总反应为Cu2+(aq)+2OH-(aq)?Cu(OH)2(s)D.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芳香酯Ⅰ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I均为芳香族化合物,B能发生银镜反应,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4,E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_{△}^{KMnO_{4}/H+}$
③2RCH2CHO$→_{△}^{NaOH/H_{2}O}$
(1)C→D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E的名称为对氯甲苯或4-氯甲苯.
(2)E→F与F→G的顺序能否颠倒否(填“能”或“否”),理由如果颠倒则(酚)羟基会被KMnO4/H+氧化.
(3)I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tackrel{△}{→}$++H2O.
(4)符合下列要求A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①与Na反应并产生H2     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③遇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紫色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1:1的是(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5)由CH3CH2OH经如下三步可合成CH3CH2CH2CH2OH:CH3CH2OH$\stackrel{1}{→}$M$\stackrel{2}{→}$N$→_{△}^{H_{2}/Ni}$CH3CH2CH2CH2OH,第2步反应的试剂及条件是NaOH水溶液、加热,N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实验室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W(Na2CO3),称取此混合物5.0g,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方案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把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ω(Na2CO3).
(1)量取100mL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D(填编号).
A.CaCl2溶液       B.MgSO4溶液      C.NaCl溶液       D.Ba(OH)2溶液
(2)过滤,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Na2SO4溶液,如无沉淀,则沉淀已洗净,反之则未完成;
(3)将所得沉淀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由此可以计算ω(Na2CO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测得ω(Na2CO3)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二:量气法.量取10.00mL配制好的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的体积,由此计算混合物中ω(Na2CO3).
(1)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消除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2)若撤去导管a,使测得气体体积偏大(“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三:滴定法.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摇匀,用0.2000mol/L的盐酸滴定到终点(已知终点时反应H++CO32-=HCO3-恰好完全).重复此操作2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mL.
(1)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应选择碱式滴定管仪器来完成.
(2)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s不恢复.
(3)此法测得ω(Na2CO3)=8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
A.Ba2Cl2、CuSO4、NaOH、NaClB.Na2SO4、BaCl2、K2CO3、KNO3
C.FeCl3、NaOH、Na2SO4、Ba(NO32D.NaCl、Na2CO3、Ca(NO32、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