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在80℃时,将0.4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C(mol/L)
020406080100
C(N2O40.20a0.10cde
C(NO20.000.12b0.220.220.22
反应进行至1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O2,表中b>c(填“<”、“=”、“>”).
(2)20s时,N2O4的浓度为0.14mol/L,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3mol/(L•s).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O}_{2})}{c({N}_{2}{O}_{4})}$,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0.54(保留2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时ABD.
A.N2O4的转化率越高  B.NO2的产量越大  C.N2O4与NO2的浓度之比越大 D.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5)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D
A.增大N2O4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中通入NO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6)如图是80℃时容器中N2O4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图,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60℃反应时N2O4浓度的变化曲线.

分析 (1)根据根据表格知,0.12<b≤0.22,c≤0.10,据此判断b、c的关系,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判断;
(2)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计算,结合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
(3)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概念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依据80°C平衡状态下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4)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值越大,生成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则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据此答题;
(5)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就是要使平衡正向移动,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根据影响平衡常数的外界因素可以作判断;
(6)根据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平衡的时间长,同时,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N2O4浓度大于80°C的浓度,到达平衡所需时间长.

解答 解:(1)根据表格知,0.12<b≤0.22,c≤0.10,所以b>c;将0.4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O2
故答案为:N2O4?2NO2,b>c;
(2)进行到20S;
              N2O4?2NO2
起始量(mol) 0.4     0
变化量(mol) 0.12   0.24
20S末(mol) 0.28   0.24
20s时,N2O4的浓度=$\frac{0.28mol}{2L}$=0.14mol/L;
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frac{\frac{0.12mol}{2L}}{20s}$=0.003mol/(L•s);
故答案为:0.14;0.003mol/(L•s);
(3)N2O4?2NO2,平衡常数K=$\frac{{c}^{2}(N{O}_{2})}{c({N}_{2}{O}_{4})}$,
80°C平衡状态和60S是相同平衡状态,平衡浓度c(NO2)=0.22mol/L,c(N2O4)=0.09mol/L;
平衡常数K=$\frac{{c}^{2}(N{O}_{2})}{c({N}_{2}{O}_{4})}$═$\frac{0.2{2}^{2}}{0.09}$=0.54,
故答案为:$\frac{{c}^{2}(N{O}_{2})}{c({N}_{2}{O}_{4})}$;0.54;
(4)N2O4?2NO2,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值越大,生成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则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A.反应正向进行,K值越大,N2O4的转化率越高,故A正确
B.反应正向进行,K值越大,NO2的产量越大,故B正确;
C.K值越大,生成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N2O4与NO2的浓度之比越小,故C错误;
D.K值越大,生成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则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5)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就是要使平衡正向移动,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根据影响平衡常数的外界因素可知,只有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
(6)应进行至1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说明降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平衡的时间长,同时,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60℃反应时N2O4浓度的变化的曲线
如右图,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图象分析和绘制等知识点,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T℃时,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 (g)═N2O4 (g)△H<0.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请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N}_{2}{O}_{4})}{{c}^{2}(N{O}_{2})}$.
(2)如果再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氮,化学平衡向右移动(向左、向右、不),平衡常数不变(减小、增大、不变);达到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增大(减小、增大、不变),NO2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减小、增大、不变).
(3)如果升高温度,平衡混合物的颜色变深 (变深、变浅).
(4)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D(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1N2O4的同时生成n molNO2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E.容器内NO2和N2O4的浓度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关于喷泉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若X是HCl,Y中是滴有石蕊的水,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将滴管中的水挤入圆底烧瓶中用电离方程式说明喷泉红色的原因HCl=H++Cl-,产生喷泉的原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若喷泉停止后,液体没有充满烧瓶,可能的原因是收集的氯化氢不纯或者装置漏气.下列组合中所给X气体和Y溶液,其中能形成白色喷泉的是
A.氯化氢和酚酞试液 B.氯化氢和石蕊试液 C.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D.氯化氢和硝酸银溶液
(2)图2喷泉装置的锥形瓶内加入酒精,锥形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是
AA.浓硫酸 B.食盐 C.硫酸铜 D.硝酸钾
产生喷泉的原因是浓硫酸遇水被稀释,释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中的乙醇挥发,压强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有关指定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0.2mol•L-1氨水与0.2mol•L-1盐酸混合,c(NH3•H20)+c(NH4+)=c(Cl-
B.常温下NH4A溶液中的pH=6,则c(A-)-c(NH4+)=9.9×10-7mol•L-1
C.c(NH4+)相等的NH4Cl,NH4HCO3溶液中,溶质初始浓度:c(NH4Cl)=c(NH4HCO3
D.将0.2molCO2缓慢通入含有0.3molNAOH的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X(g)+2Y(g)?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达到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45.45%(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下同);
假设平衡(Ⅰ)时左边容器(X、Y、Z的体系)的体积为2L,求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2.5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继续反应生成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Cl3分解成P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Cl3(g)═P (s)+$\frac{3}{2}$Cl2(g)△H=+306 kJ/mol.
(2)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25%;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大于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PCl5+4H2O═H3PO4+5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表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的2.5倍,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
AC
(1)写出A、B、C三种元素符号:P、O、Cl
(2)B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ⅥA族
(3)C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酸性(填“酸”或“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代表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1)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2)表中的另一种金属元素(未标出)的单质G,可以发生如图2所示转化其中化合物M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K的溶液与B的某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L与氨水反应生成M和盐,则该纯净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 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由G元素和C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AlN.
(3)E与A的正盐水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S2-+H2O?OH-+HS-
(4)E的低价氧化物通入F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SO42-+2Cl-+4H+
(5)A、G、E、F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l3+<Na+<Cl-<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素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碳合金、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C.Al2O3用作耐火材料、Al(OH)3用作阻燃剂
D.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