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向100mL2.0mol•L-1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后生成7.8gAl(OH)3沉淀,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可能是(  )
A.2.3gB.6.9gC.16.1gD.18.4g

分析 100mL 2mol/L的AlCl3溶液中氯化铝的物质的量=0.1L×2mol/L=0.2mol,若Al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则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0.2mol×78g/mol=15.6g>7.8g,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结合方程式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而n(NaOH)=n(Na),再根据m=nM计算Na的质量.

解答 解:100mL 2mol/L的AlCl3溶液中氯化铝的物质的量=0.1L×2mol/L=0.2mol,若Al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则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0.2mol×78g/mol=15.6g>7.8g,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
n(Al(OH)3)=$\frac{7.8g}{78g/mol}$=0.1mol,
①若碱不足,由Al3++3OH-═Al(OH)3↓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3=0.3mol,则n(Na)=n(NaOH)=0.3mol,故加入Na的质量为0.3mol×23g/mol=6.9g;
②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则:
    Al3++3OH-═Al(OH)3
0.2mol 0.6mol 0.2mol
        Al(OH)3+OH-═AlO2-+2H2O
(0.2-0.1)mol (0.2-0.1)mol
则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6mol+(0.2-0.1)mol=0.7mol,则n(Na)=n(NaOH)=0.7mol,故加入Na的质量为0.7mol×23g/mol=16.1g,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根据氯化铝与氢氧化铝的量判断发生的反应,再结合反应的有关方程式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1)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2)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a=b=c,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6倍,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2;若在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其中CO所占的体积为16.8L,CO2所占的质量为1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2OH-
C.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CO32-+Ba2+═B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反应:CH3CHO(g)+aO2(g)═bX+cH2O(1)△H,X为下列何种物质时△H最小(  )
A.CH3COOH(l)B.CH3COOH(g)C.CO(g)D.CO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一支容积为30mL试管内充满NO2和O2的混台气体,把试管倒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5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Na2S2O3俗称大苏打(海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以制得Na2S2O3.已知10℃和70℃时,Na2S2O3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60,.0g和212g.常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a2S2O3•5H2O.现实验室欲制取Na2S2O3•5H2O晶体(Na2S2O3•5H2O的分子量为248)步骤如下:
①称取12.6g Na2SO3于烧杯中,溶于80.0mL水.
②另取4.0g硫粉,用少许乙醇润湿后,加到上述溶液中.
③(如图所示,部分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反应约1小时后过滤.
④滤液在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⑤进行减压过滤并干燥.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加入的硫粉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步骤④应采取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滤液中除Na2S2O3和可能未反应完全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如果滤液中该杂质的含量不很低,其检测的方法是:取出少许溶液,加稀盐酸至酸性,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或过滤除去S,再加BaCl2溶液,若出现浑浊则含Na2SO4,反之不含.
(4)为了测产品的纯度,称取7.40g 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浓度为0.0500mol/L 的碘水,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来滴定(2S2O32-+I2=S4O62-+2I-),滴定结果如下:
滴定次数滴定前读数(mL)滴定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0.3031.12
第二次0.3631.56
第三次1.1031.88
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103.2%,你认为影响纯度的主要原因是(不考虑操作引起误差)含有的Na2SO3也会和I2发生反应,从而影响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s)+H2O(g)═CO(g)+H2(g):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容积0.5L0.5LV
温度T1T2T1
起始量2molC
1molH2O
1molCO
1molH2
  4molC
2molH2O
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min的平均速率v(H2)=0.1 mol•L-1•min-1
B.丙容器的体积V>0.5L
C.当温度为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4.5
D.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 mol,则T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制备Fe(OH)2时,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滴管尖端的位置是插入液面下;原因是: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