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液体,C为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是一种无氧强酸、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Fe、DFeBr3、EFe3O4、XHBr.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⑥(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4)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该反应中每消耗0.3mol的A,可转移电子0.8mol.
(5)分别写出D的溶液与小苏打溶液、D的溶液中通人少量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HCO3-=Fe(OH)3↓+3CO2↑;2Fe3++SO2+2H2O=2Fe2++SO42-+4H+

分析 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液体,C为气体,则单质A应为金属,A和H高温反应生成E为黑色固体,E黑色固体和X反应生成D、G、H,其中DG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化,说明A为变价金属Fe,和C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E为Fe3O4,C为O2,依据D+A=G说明D为含三价铁离子的化合物,F为含硫氰酸根离子的化合物,G为含Fe2+离子的化合物,单质B常温下是液态,能与Fe反应,则B为Br2,D为FeBr3,D与F得到红色溶液,则F为KSCN,由D与G之间的相互转化,可知G为FeBr2,Fe与气体C反应得到E,E与X反应得到D、G、H,H在常温下为液体,X是一种无氧强酸,可推知X为HBr,H为H2O,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Fe,D为FeBr3,E为Fe3O4,X为HBr,
故答案为:Fe;FeBr3;Fe3O4;HBr;
(2)在反应①~⑦中,①为铁和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②为铁和氧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③为四氧化三铁和HBr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④为溴化铁和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⑤为溴化亚铁和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⑥是溴化铁和硫氰酸盐发生的络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③⑥;
(3)反应⑥是氯化铁和硫氰酸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故答案为:Fe3++3SCN-=Fe(SCN)3
(4)反应⑦是铁在水蒸气中发生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该反应中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4H2O反应转移电子为 8mol,铁元素从0价变化为+$\frac{8}{3}$价,每消耗 0.3mol的A(Fe),可转移电子0.8mol,
故答案为: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0.8.
(5)D为FeBr3,D的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3-=Fe(OH)3↓+3CO2↑,D的溶液中通人少量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故答案为:Fe3++3HCO3-=Fe(OH)3↓+3CO2↑;2Fe3++SO2+2H2O=2Fe2++SO42-+4H+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Fe、Br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需要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天然皮革是(  )
A.纤维素制品B.脂肪类物质
C.橡胶制品D.凝固和变性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Fe2+、K+、SO42-、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Mg2+、Cl-、Al3+
C.0.1mol•L-1Na2SO3溶液:K+、SO42-、ClO-
D.0.1mol•L-1NaAlO2溶液:Na+、Cl-、O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电解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铁、纯碱、冰水混合物B.氢气、陶瓷、漂白粉
C.液氧、烧碱、碘酒D.金刚石、二氧化碳、漂粉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在Na+浓度为0.5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K+、Ag+、Mg2+、Ba2+
阴离子NO3、CO32-、SO42-、SiO32-
取该溶液1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0.56L气体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固体质量为2.4g
在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Ag+、Mg2+、Ba2+
(2)实验I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3)通过实验I、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4)判断K+是否存在存在,(填“是”或“否”)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其浓度至少为0.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2016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之前,中国政府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并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体现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减少CO2对环境造成影响,有科学家提出设想,先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流程如图1所示:

(1)写出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HCO3$\frac{\underline{\;\;△\;\;}}{\;}$K2CO3+H2O+CO2↑.
(2)在合成塔中,当有8.8gCO2与足量H2完全反应,可放出9.84×l03kJ的能量,写出合成塔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H=-49200KJ/mol.
(3)在体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300℃下发生反应,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mol/(L•min).
②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温度提高到500℃,再次平衡时n(CH3OH)/n(CO2)比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的温度,原因是催化剂此温度下活性最大.
(4)目前,由CO2来合成二甲醚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化学反应是:2CO2(g)+6H2(g)?CH3OCH3(g)+3H2O(g)△H>0.判断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d.
a.容器中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同时消耗1mol二甲醚
c.v(CO2):v(H2)=1:3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并指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是Fe,氧化剂是H2O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方法是在玻璃管口A处接一断乳胶管,乳胶管头上连一段玻璃管,并将管口没入水中,用酒精灯火焰微热烧瓶底部,如果能够观察到没入水中的玻璃管口有气体逸出,停止加热后,玻璃管内有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水柱不回落,则标明该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3)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为硬质玻璃管内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是防止暴沸
(4)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先点燃酒精灯,产生水蒸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防止先点燃酒精喷灯所导致的Fe与O2的反应
(5)干燥管中盛装是的物质是碱石灰,作用是除去H2中的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18g${\;}_{\;}^{18}$O2中含有NA个氧分子
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C.1 molCI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1NA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到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由此可以得知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
A.食醋B.酒精C.食盐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