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铝可以制成多种建筑型材,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密度小B.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析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了铝进一步氧化,使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

解答 解:A.金属铝的密度小,不是金属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故A错误;
B.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是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故B正确;
C.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故C错误;
D.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属于亲氧元素,极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铝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铝是亲氧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Al在空气中加热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邻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密度约0.97g/cm3,常用作聚氯乙烯等树脂的增塑剂.工业上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如下: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化合物溶解性熔点沸点
邻苯二甲酸酐微溶于冷水、乙醚,易溶于热苯、乙醇、乙酸131.6℃295℃
正丁醇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88.9℃117.5℃
月桂醇不溶于水,溶于醇、醚24259℃
邻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祥202~210℃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模拟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邻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②向三颈烧瓶内加入30g 邻苯二甲酸酐、16g 正丁醇以及少量浓硫酸.
②搅拌,升温至105℃,持续搅拌反应1小时.
③冷却至室温,加入40g 月桂醇,升温至160℃,搅拌、保温至反应结束.
④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出.
⑤通过工艺流程中的操作X,得到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三颈烧瓶.冷凝管中冷水应从A进.
(2)步骤③中判断反应已结束的方法是分水器中的水不再增加.
(3)步骤⑤中操作X可除去少量未反应的邻苯二甲酸酐及正丁醇,操作X包括先用饱和碳酸钠洗涤、分液,再用蒸馏水洗涤、分液(洗涤、分液).
(4)工艺流程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沸点,防止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致使产品不纯.
(5)实验结果表明步骤②、③产率都比较高,原因是生成的水蒸出冷凝成液态后通过分水器从体系中分离出去,促进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室温下,某同学为测量硫酸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取混合酸20mL放入锥形瓶中,逐滴滴人0.05mol•L-1的Ba(OH)2溶液,实验记录如下:(1g3=0.5)
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a=0.233g,b=0.5
(2)加入0~20mLBa(OH)2溶液阶段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Ba2++SO42-=BaSO4
(3)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物质量的量的浓度为0.05mol•L-1,HC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2mol•L-1
(4)加入20mL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的pH=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1)现有34g某气体,摩尔质量为17 g•mol-1.则:
①该气体物质的量为2mol.
②该气体所含分子数为2NA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2)36g H2O中的氧原子数目与标准状况下22.4LCO2中的氧原子数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元素由于受3d电子的影响,性质的递变规律与短周期元素略有不同.
(1)第四周期过渡元素的明显特征是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合物.
①CO可以和很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如羰基铁[Fe(CO)5]、羰基镍[Ni(CO)4].CO分子中C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C、O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CO的结构式为C≡O,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CN-(填化学式).
②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液态Ni(CO)4分子.423K时,Ni(CO)4分解为Ni和CO,从而制得高纯度的Ni粉.试推测Ni(CO)4易溶于下列bc.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2)第四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总趋势是逐渐增大的.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Ga的第一电离能却明显低于Zn,原因是Z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故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e和BBr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d.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4)Fe、Co、Ni、Cu等金属能形成配合物与这些金属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关.
①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
②CuSO4•5H2O(胆矾)中含有水合铜离子因而呈蓝色,写出胆矾晶体中水合铜离子的结构简式(必须将配位键表示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②向AlCl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NH3
③向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的CO2 ④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把NaOH、FeCl3、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产生1.07g白色沉淀,再向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mol/L 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沉淀为Fe(OH)3,(填化学式)B点沉淀为Al(OH)3.(填化学式)
(2)原固体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3)C点处的盐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实验室用软锰矿(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盛浓盐酸的分液漏斗可用长颈漏斗代替
B.可在集气瓶口放一张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观察氯气是否收集满
C.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
D.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氯气的制备实验,可在讲台上直接做氯气的制备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汽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2)反应中加入过量乙醇的目的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或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