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钨酸钙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钨铁、钨丝及钨合金等钨制品.在钨冶炼工艺中,将氢氧化钙加入钨酸钠碱性溶液中得到钨酸钙.发生反应:
Ⅰ.WO42ˉ(aq)+Ca(OH)2(s)?CaWO4(s)+2OHˉ(aq)  K1
已知: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理论值如下表
温度/℃255090100
K179.96208.06222.88258.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反应Ⅰ的△S>0、△H>0(填“>”、“=”或“<”),在较高(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2)氢氧化钙和钨酸钙(CaWO4)都是微溶电解质,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它们在水中存在如下沉淀溶解平衡:
Ⅱ.CaWO4(s)?Ca2+(aq)+WO42ˉ(aq)     K2
Ⅲ.Ca(OH)2(s)?Ca2+(aq)+2OHˉ(aq)     K3
①根据反应Ⅰ~Ⅲ,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1=K1=$\frac{{K}_{3}}{{K}_{2}}$(用K2、K3表示).
②根据反应Ⅱ,图为不同温度下CaW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T1<T2(填“>”“=”或“<”).T1时,向0.5mol•Lˉ1钨酸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适量Ca(OH)2,反应达到平衡后WO42ˉ的转化率为60%,此时溶液中c(Ca2+)=5×10ˉ10mol•Lˉ1.(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3)制取钨酸钙时,适时向反应混合液中添加适量的某种酸性物质,有利于提高WO42ˉ的转化率.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通CO2,进一步处理得到Na2CO3
①在反应混合液中不直接通入CO2,其理由是碱性条件下CO2与Ca2+生成难溶物CaCO3,降低WO42ˉ的转化率;
②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添加酸性物质的理由加入酸性物质与OHˉ反应,使溶液中OHˉ浓度减小,平衡向生成CaWO4的方向移动.

分析 (1)反应前后离子浓度增加熵变增大,对于吸热反应,温度高,K越大,反之越低,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
(2)①Ⅰ.WO42ˉ(aq)+Ca(OH)2(s)?CaWO4(s)+2OHˉ(aq)     K1=$\frac{{c}^{2}(O{H}^{-})}{c(W{{O}_{4}}^{2-})}$;
Ⅱ.CaWO4(s)?Ca2+(aq)+WO42ˉ(aq)     K2 =c(Ca2+)c(WO42-
Ⅲ.Ca(OH)2(s)?Ca2+(aq)+2OHˉ(aq)     K3=c(Ca2+)c2(OH-
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分析判断;
②根据反应Ⅱ,图为不同温度下CaW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钨酸钙(CaWO4)是微溶电解质,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结合图象分析判断,T1时Ksp=10-10,T1时,向0.5mol•Lˉ1钨酸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适量Ca(OH)2,反应达到平衡后WO42ˉ的转化率为60%,平衡状态下WO42ˉ的浓度=0.5mol-05mol/L×60%=2mol/L,结合溶度积常数计算钙离子浓度;
(3)WO42ˉ(aq)+Ca(OH)2(s)?CaWO4(s)+2OHˉ(aq),
①在反应混合液中不直接通入CO2,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碳酸根沉淀;
②加入酸性物质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

解答 解:(1)WO42-(aq)+Ca(OH)2(s)═CaWO4(s)+2OH-(aq),反应前后离子浓度增加熵变增大,△S>0,根据表中温度和K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温度高,K越大,所以反应是吸热的,△H>0,△S>0,满足△H-T△S<0,温度为较高温度下,反应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较高;
(2)①Ⅰ.WO42ˉ(aq)+Ca(OH)2(s)?CaWO4(s)+2OHˉ(aq)     K1=$\frac{{c}^{2}(O{H}^{-})}{c(W{{O}_{4}}^{2-})}$;
Ⅱ.CaWO4(s)?Ca2+(aq)+WO42ˉ(aq)     K2 =c(Ca2+)c(WO42-
Ⅲ.Ca(OH)2(s)?Ca2+(aq)+2OHˉ(aq)     K3=c(Ca2+)c2(OH-
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分析判断;K1=$\frac{{K}_{3}}{{K}_{2}}$,
故答案为:K1=$\frac{{K}_{3}}{{K}_{2}}$;  
②钨酸钙(CaWO4)是微溶电解质,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离子浓度可知,T1<T2,结合图象分析判断,T1时Ksp=10-10,T1时,向0.5mol•Lˉ1钨酸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适量Ca(OH)2,反应达到平衡后WO42ˉ的转化率为60%,平衡状态下WO42ˉ的浓度=0.5mol-0.5mol/L×60%=0.2mol/L,Ksp=c(Ca2+)c(WO42-)=10-10
c(Ca2+)=$\frac{1{0}^{-10}}{0.2}$=5×10ˉ10
故答案为:<;  5×10ˉ10
(3)WO42ˉ(aq)+Ca(OH)2(s)?CaWO4(s)+2OHˉ(aq),
①在反应混合液中不直接通入CO2,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碳酸根沉淀,在反应混合液中不直接通入CO2,其理由是:碱性条件下CO2与Ca2+生成难溶物CaCO3,降低WO42ˉ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碱性条件下CO2与Ca2+生成难溶物CaCO3,降低WO42ˉ的转化率;
②WO42ˉ(aq)+Ca(OH)2(s)?CaWO4(s)+2OHˉ(aq),反应中加入酸性物质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加入酸性物质与OHˉ反应,使溶液中OHˉ浓度减小,平衡向生成CaWO4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加入酸性物质与OHˉ反应,使溶液中OHˉ浓度减小,平衡向生成CaWO4的方向移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二氧化锰是化学工业中常用的氧化剂和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其主要制备方法是碳酸锰热分解,反应原理为2MnCO3+O2═2MnO2+2CO2.经研究发现该反应过程为①MnCO3═MnO+CO2 ②2MnO+O2═2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下该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C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1和n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碳酸锰热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p{{n}_{1}}^{2}}{{n}_{2}({n}_{1}+{n}_{2})}$(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K与反应①、②的平衡常数K1、K2的关系为K=K12×K2
(2)反应②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其△H<0(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中两稀溶液间的反应,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H2SO4与K2CO3;HNO3与Na2CO3B.CH3COOH与KOH;HCl与NaOH
C.BaCl2与Na2SO4;Ba(OH)2与(NH42SO4D.HCl与Na2CO3;HCl与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42.0 L N2(标准状况)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 mol
C.有0.250 mol KNO3被氧化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空气和水的污染是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10%,2006年的新标准修订水中硝酸盐的含量为10毫克/升(与美国相同),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又特别规定在使用地下水等条件受限时可放宽至20毫克/升.目前,消除大气和水中的污染有多种方法.
(1)NOx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1:

①写出N2和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O2(g)=2NO(g)△H=-120kJ•mol-1
②氧化还原法消除氮氧化物的转化如下:NO$→_{反应Ⅰ}^{O_{3}}$NO2$→_{反应Ⅱ}^{CO(NH_{2})_{2}}$N2,反应Ⅱ中,当n(NO2):n[CO(NH22]=3: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NO2+4CO(NH22=7N2+8H2O+4CO2
(2)利用I2O5消除CO污染的反应为:5CO(g)+I2O5(s)?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
I2O5固体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CO,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分数(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温度下,0.5min 内CO2的平均速率为0.8mol•L-1•min-1,T1时化学平衡常数K=1024.
②d点时,向恒容容器中充入2mol CO,再次平衡后,CO2的百分含量不变(增大、减小或不变)
(3)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图3: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SO2+I2+2H2O=SO42-+2I-+4H+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HI分解为可逆反应,及时分离出产物氢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4)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沉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①催化反硝化法中,用H2将NO3-还原N2,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明显增强.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4,电源正极为A(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肌红蛋白(Mb)与血红蛋白(Hb)的主要功能为输送氧气与排出二氧化碳.肌红蛋白(Mb)可以与小分子X(如氧气或一氧化碳)结合.反应方程式:Mb(aq)+X(g)?MbX(aq)
(1)在常温下,肌红蛋白与CO 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CO)远大于与O2结合的平衡常数K(O2),如图哪个图最能代表结合率(f)与此两种气体压力(p)的关系C.

(2)①通常用p 表示分子X 的压力,p0表示标准状态大气压.若X 分子的平衡浓度为$\frac{p}{p_0}$,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请用p、p0和K 表示吸附小分子的肌红蛋白(MbX)占总肌红蛋白的比例$\frac{pK}{pK+p0}$.
②图2表示37℃下反应“Mb(aq)+O2(g)?MbO2(aq)”肌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度(α)与氧分压p(O2)的关系,p0取101kPa.据图可以计算出37℃时上述反应的正反应平衡常数Kp=2.00.

(3)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同样能吸附O2、CO2 和H+,相关反应的方程式及其反应热是:
I.Hb(aq)+H+(aq)?HbH+(aq)△H1
II.HbH+(aq)+O2(g)?HbO2(aq)+H+(aq)△H2
III.Hb(aq)+O2(g)?HbO2(aq);△H3
IV.HbO2(aq)+H+(aq)+CO2(g)?Hb(H+)CO2(aq)+O2(g)△H4
①△H3=△H1+△H2(用△H1、△H2表示)
②若较低温下反应Ⅳ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4<0,△S<0(填“>”、“<”或“=”).
(4)科学家现已研制出人工合成的二氧化碳载体.在A、B两只大小相同、内置CO2传感器的恒温密闭气箱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碳载体,其中A箱中的二氧化碳载体上附着运载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同时向两箱中快速充入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Mb(aq)+CO2(g)?MbCO2(aq)△H<0”.图3绘制出了一种可能的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请在图4、5中再画出两种属于不同情况的且可能存在的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3CO(g)?2Fe(s)+3CO2(g)△H
(1)已知:Fe2O3(s)+3C(石墨,s)═2Fe(s)+3CO(g)△H1
C(石墨,s)+CO2(g)═2CO(g)△H2
则△H=△H1-3△H2(用含△H1、△H2代数式表示)
(2)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COFeCO2
甲/mol1.01.01.01.0
乙/mol1.01.51.01.0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60%.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字母).
A.若容器压强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
D.增加Fe2O3就能提高CO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对于周期表中下列位置的①~⑩十种元素,根据有关要求回答:

(1)⑩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为HClO4,与④号元素同主族的相邻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PO4
(2)①⑤⑦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比较⑥的气态氢化物与⑩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低HF>HCl (用化学式表示).
(4)④和⑤分别形成的10电子微粒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用化学式表示),⑨和⑩的简单阴离子中,还原性比较强的是S2-(填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氯化钴溶液中存在平衡:
[Co(H2O)6]2+(粉红色)+4Cl-?[CoCl4]2-(蓝色)+6H2O;△H=akJ•mol-1,将氯化钴溶液置于冰水浴中,溶液变成粉红色,则可知:a<0
D.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