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100011151300
平衡常数4.03.73.5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_{2})}{c(CO)}$;△H<0(填“>”、“<”或“=”).
(2)欲提高上述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B.
A.提高反应温度             
B.移出部分CO2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减小容器的容积
(3)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此时υ>υ(填“>”、“<”或“=”).经过10min,在1000℃达到平衡,则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2)=0.006 mol•L-1•min-1
(二)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
(4)一定条件下Fe(OH)3与KClO在KOH溶液中反应可制得K2FeO4,其中反应的氧化剂是KClO;生成0.5mol K2Fe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mol.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注意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不需要写固体、纯液体;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不能增大CO的用量,结合选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3)据Qc和K的关系确定平衡的建立方向;令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mol,利用三段式表示出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CO2的浓度变化量,利用v=$\frac{△c}{△t}$计算v(CO2);
(4)Fe(OH)3与KClO在KOH溶液中反应可制得K2FeO4,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生成KCl,同时生成水,结合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

解答 解:(1)反应:$\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的平衡常数K=$\frac{c(C{O}_{2})}{c(CO)}$,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
故答案为:$\frac{c(C{O}_{2})}{c(CO)}$;<;
(2)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错误;
B.移出部分CO2,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减小容器的容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错误;
故选B;
(3)令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mol,则:
                       $\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

开始(mol):1                                1
变化(mol):n                                 n
平衡(mol):1-n                             n+1
所以$\frac{n+1}{1-n}$=4,解得n=0.6,开始Qc=1<4=K,所以反应正向进行建立平衡,
所以v(CO2)=$\frac{\frac{0.6mol}{10L}}{10min}$mol•L-1•min-1=0.006 mol•L-1•min-1
故答案为:>;0.006 mol•L-1•min-1
(4)Fe(OH)3与KClO在KOH溶液中反应可制得K2FeO4,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生成KCl,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为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其中反应的氧化剂是KClO,由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2molK2FeO4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生成0.5mol K2Fe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mol
故答案为:KClO;1.5.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用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3、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4、用来计算物质的转化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表格中各项都正确的一组是(  )
类别选项电解质非电解质
A明矾食盐石墨醋酸
B纯碱CaCO3NH3•H2OFe
C烧碱小苏打BaSO4干冰
DKOHCuSO4Na2SO4NaCl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1)将粉末形状大小相同的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铝>铁(填“<、>、=”).Al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6H+=2Al3++3H2↑.
(2)改变下列条件对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的影响分别是(填“增大”、“减小”、“不变”):
①改成等浓度的稀硫酸增大.②盐酸加水稀释减小.
③稍稍加热盐酸增大.④加入少量固体NaCl不变.
⑤再加入少量相同的Al粉不变.⑥通入少量HCl气体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中国是世界上第一钢铁生产大国,近两年钢铁行业形式急转直下,不少钢铁企业陷入全面亏损,2015年,钢铁年产量出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原因就是因为高炉炼铁技术低级落后,不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2)CO(g)+FeO(s)=CO2(g)+Fe(s)△H=-218.03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1
则反应Fe2O3(s)+3CO(g)?2Fe (s)+3CO2(g)的△H=-24.8kJ•mol-1
(3)在T℃、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COFeCO2
甲/mol1.01.01.01.0
乙/mol1.01.51.01.0
①反应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的氩气,则CO的转化率将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若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T℃时,反应Fe2O3(s)+3CO(g)?2Fe (s)+3CO2(g)的平衡常数K=64;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若容器压强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D.增加Fe2O3粉末的物质的量就能提高CO的转化率
(4)铁与金属镍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二次电池,俗称爱迪生蓄电池.利用爱迪生蓄电池可以制取少量高锰酸钾(装置如图所示),此装置中负极是a(填“a”或“b”),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Fe-6e-+8OH-=FeO42-+4H2O;当生成19.8g的K2FeO4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近年来,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广大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N2(g);△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N}_{2}){c}^{2}(C{O}_{2})}{{c}^{2}(NO){c}^{2}(CO)}$.
②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选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
②2NO2(g)?N2O4(g);△H=-56.9kJ/mol
③H2O(g)═H2O(l);△H=-44.0kJ/mol
请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N2O4(g)═N2(g)+2H2O(l)+CO2(g)△H=-898.1kJ/mol.
(3)甲烷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图是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100mL1mol/L食盐水,电解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假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①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4-8e-+2H2O=CO2+8H+.甲烷燃料电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H2O+CO2
②电解后溶液的pH=14(忽略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③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1.68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1)利用H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放热反应).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2mol CO和1mol H2,1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含有0.4mol CH3OH(g).
①10min后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为0.4mol/L;
②10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
(2)利用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烯:
6H2+2CO2$\stackrel{催化剂}{?}$  CH2═CH2+4H2O为放热反应
①不同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及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填序号).
a.不同条件下反应,N点的速率最大
b.温度在约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
c.相同条件下,乙烯的产量M点比N高
②若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体积比为 3:1的 H2和CO2,则图中M点时,产物CH2═CH2的体积分数为7.7%或0.077.(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O•Cr2O3)制备红矾钠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4FeO+Cr2O3(s)+8Na2CO3(s)+7O2?8Na2CrO4(s)+2Fe2O3(s)+8CO2△H<0
(1)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8}(C{O}_{2})}{{c}^{7}({O}_{2})}$.
(2)图1、图2表示上述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由图1判断,反应进行至t2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对平衡体系降温,平衡正向移动,CO2浓度增大,O2浓度减小(用文字表达);
由图2判断,t2到t3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b(填写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了催化剂      c.通入O2      d.缩小容器体积

(3)工业上可用上述反应中的副产物CO2来生产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①已知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下列(A-D)图象正确的是AC

②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填序号)
A.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v(CH3OH)=$\frac{{n}_{A}}{{t}_{A}}$mol•L-1•min-1
B.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frac{n({H}_{2})}{n(C{H}_{3}OH)}$增大
③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1-$\fra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 1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获得氢氧化钠,我国的氯碱工业大多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写出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和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X极:2H++2e-=H2↑;
Y极:2Cl--2e-=Cl2↑;
总的离子反应式:2Cl-+2H2O=Cl2↑+H2↑+2OH-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纯铜;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Y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