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0?宣武区二模)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
Ⅰ若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三周期ⅦA族
第三周期ⅦA族

(2)Y和Z元素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SO2、SO3
SO2、SO3

(3)写出铜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2NO3-+8H+=3Cu2++2NO↑+4H2O
3Cu+2NO3-+8H+=3Cu2++2NO↑+4H2O

(4)W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黄绿色气体,且当有28mol电子转移时,共产生9mol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ClO4
  △  
.
 
2Cl2↑+7O2↑+2H2O
4HClO4
  △  
.
 
2Cl2↑+7O2↑+2H2O

Ⅱ若Y和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2
(1)Y的气态氢化物电子式为
,工业合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将X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是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3)X单质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当电子转移0.4mol时,产生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是
6.72L
6.72L
分析: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处于第三周期,
Ⅰ、若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Z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硫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W为Cl元素;
(1)W为Cl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
(2)氧元素与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3)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与水;
(4)高氯酸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黄绿色气体,该气体为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氧元素被氧化生成氧气,由氢元素守恒,还原水生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氯气、氧气的物质的量,确定二者系数,据此书写;
Ⅱ、若Y和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2,令Y的核外电子数为y,则Z的核外电子数为y+8,则y+y+8=22,解得y=7,故Y为氮元素、Z为磷元素,则X为碳元素、W为硫元素;
(1)氨气分子中N原子成3个N-H键,N原子还原1对孤对电子,据此书写电子式;工业上通常利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
(2)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反应生成苯酚,通常条件下苯酚溶解性不大;
(3)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二者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体积.
解答:解: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处于第三周期,
Ⅰ、若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Z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硫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W为Cl元素;
(1)W为Cl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处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Ⅶ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ⅦA族;
(2)氧元素与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SO2、SO3
故答案为:SO2、SO3
(3)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
故答案为:3Cu+2NO3-+8H+=3Cu2++2NO↑+4H2O;
(4)高氯酸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黄绿色气体,该气体为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氧元素被氧化生成氧气,由氢元素守恒,还原水生成,当有28mol电子转移时,得到氯气为
28mol
7×2
=2mol,生成氧气为9mol-2mol=7mol,故反应方程式为:4HClO4
  △  
.
 
2Cl2↑+7O2↑+2H2O,
故答案为:4HClO4
  △  
.
 
2Cl2↑+7O2↑+2H2O;
Ⅱ、若Y和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2,令Y的核外电子数为y,则Z的核外电子数为y+8,则y+y+8=22,解得y=7,故Y为氮元素、Z为磷元素,则X为碳元素、W为硫元素;
(1)氨气分子中N原子成3个N-H键,N原子还原1对孤对电子,故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为,工业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故答案为:;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反应生成苯酚,通常条件下苯酚溶解性不大,溶液变浑浊,
故答案为:溶液变浑浊;
(3)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当电子转移0.4mol时,n(SO2)=
0.4mol
6-4
=0.2mol、n(CO2)=
0.4mol
4-0
=0.1mol,故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0.2mol+0.1mol)×22.4L/mol=6.72L,
故答案为:6.72L.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常用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宣武区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宣武区二模)向25.00mL 0.1000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L CH3CO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宣武区二模)某脂肪酸的两种异构体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宣武区二模)在恒温容器中,可逆反应 C(s)+H2O(g)?CO(g)+H2(g)一定达平衡状态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宣武区二模)关于下列装置用途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装置甲可防止铁钉被腐蚀                ②装置乙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
③装置丙可检验NH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④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⑤装置戊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