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质量都为4.2g的A气体和B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分别为3.36L和2.94L,则这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
A.1:1B.15:13C.7:8D.8:7

分析 根据M=$\frac{m}{\frac{V}{{V}_{m}}}$分别计算A气体和B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求算这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

解答 解:A气体M=$\frac{m}{\frac{V}{{V}_{m}}}$=$\frac{4.2g}{\frac{3.36L}{22.4L/mol}}$=28g/mol,B气体M=$\frac{m}{\frac{V}{{V}_{m}}}$=$\frac{4.2g}{\frac{2.94L}{22.4L/mol}}$=32g/mol,则这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8:32=7:8,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摩尔质量的计算,理清物质的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式是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刚石 ②CH4 ③NaCl ④干冰⑤Al ⑥KOH⑦HClO ⑧I2
(1)请写出:②的空间构型正四面体,⑥的电子式,⑦的结构式H-O-Cl.
(2)熔融状态时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有(用序号回答)⑤.
(3)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的是(用序号回答)③⑥.
(4)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用序号回答)②④⑦⑧.
(5)在晶体③中,每一个Na+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Cl-有6个.
(6)在晶体①中,C-C键与C原子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2O5(g)?4NO2(g)+O2(g),△H>0.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
C.0~2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N2O5)=0.05mol?L-1?min-1
D.曲线a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B.只有酸电离才能提供氢离子
C.电离时能生成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D.所有的盐电离时都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组成各异,通常用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的形式表示其组成,已知石棉的化学式为Mg3CaSi4O12,则石棉的组成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
A.3Mg•Ca•4Si•6O2B.MgO•CaO•SiO2C.3MgO•CaO•4SiO2D.Mg3Ca(SiO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邻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B.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相互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其阳离子半径大
D.氯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其阴离子半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进行下面的实验,必须用到下列何种仪器,请用该仪器的名称填空:

①欲干燥NH3需使用仪器球形干燥管;
②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态物质,须使用分液漏斗;
③欲分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组分,须使用蒸馏烧瓶、酒精灯;
④欲分离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物质,须使用漏斗.
(2)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写下列物质分离时需使用的方法(不必叙述操作细节).
①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过滤.
②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蒸发.
③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蒸馏.
④根据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提纯物质: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s)?Y(s)+2Z(g)△H>0,反应达到平很后测得气体压强为akPa.
(1)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常数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将不变;
(2)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至原来的$\frac{1}{3}$,则压缩后达到的新平衡的时间内,气体压强(p)变化范围为0<P<3a;
(3)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Y的物质的量,平衡将不(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4)若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容器的容积,则达到新平衡时,与原平衡相比,下列物理量增大的是BC.
A.m(X)  B.n(Y)  C.n(Z)  D.c(Z)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