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 | 1 | 42 | 10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0 | 6 | 31 |
A. |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 |
B. |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 |
C. | 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 |
D. | 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知;4+1+42+10=待测+20+6+31,待测=0,然后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判断处该反应的类型.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知;4+1+42+10=待测+20+6+31,待测=0,甲、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丁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一定不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4:(42-6)=1:9,故正确;
C、乙、丁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9:21,故错误;
D、甲反应的质量为4g-0=4g,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该题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然后会从图表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短周期是指第1、2周期 | B. | 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 ||
C. | 元素周期表有8个副族 | D. | IA族的元索全部是金属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D | 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 |
B. | 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
C. | 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排放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 |
D. |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食盐放在水中片刻后消失了 | |
B. | 食醋洒在大理石台面上产生气泡 | |
C. | 烧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 |
D. | 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子的还原性强弱:I->Fe2+>Cl- | |
B. | 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I-+Br2=I2+2Br- | |
C. | 当5a=4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Fe2+):c(Fe3+):c(Br-)=1:1:5 | |
D. | 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2I-+2Br2=2Fe3++I2+4B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OH溶液[Ba(OH)2溶液] | B. | FeSO4溶液(KSCN溶液) | ||
C. | KI(淀粉溶液) | D. | Na2SO3溶液(BaCl2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