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热饱和FeCl3溶液

溶液变红褐色

有Fe(OH)3胶体生成

B

用燃烧的镁条引燃铝热剂

剧烈反应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SO

D

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后插进盐酸中

铜片上有气泡

铜片是原电池的正极


答案 D

解析 A项,应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B项,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存在Ag干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H2(g)+I2(g) 2HI(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限度的是()

A. 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

B. 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时

C. 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时

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 I2,同时有2mol HI生成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电子沿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克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 mol电子通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 ℃时,0.1 mol Na2CO3与盐酸混合得到一组体积为1 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W点所示的溶液中:c(CO)=c(HCO)>c(OH)>c(H)

B.pH=4的溶液中:c(H2CO3)+c(HCO)+c(CO)=0.1 mol·L-1

C.pH=8的溶液中:c(Na)>c(HCO)>c(CO)>c(H2CO3)

D.pH=11的溶液中:c(Na)+c(H)=c(OH)+c(Cl)+c(CO)+c(H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不呈血红色

稀HNO3不能将Fe氧化为Fe3

B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出现白色沉淀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C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B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C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苯酚苯环上的氢比苯分子中的氢更容易被卤原子取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苯酚具有弱酸性,但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一定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含醛基的有机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则用Na、NaOH、NaHCO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3∶2                            B.3∶2∶1

C.1∶1∶1                            D.3∶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