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可制得硫代硫酸钠(Na2S2O3).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制备Na2S2O3•5H2O的如图2装置图.
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
②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停止加热
③过滤C中的混合液,并将滤液进行处理,得到产品.
(1)步骤①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步骤②中,“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的原因是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停止C中的反应”的操作是打开K2,关闭K1
(3)步骤③中,“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将滤液进行处理过程是将滤液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依据反应2S2O32-+I2→S4O62-+2I-,可用I2的标准溶液测定产品的纯度.取5.5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mL溶液,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50mol/L I2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编号1234
溶液的体积/mL10.0010.0010.0010.00
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mL19.9919.9817.1320.03
(4)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I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蓝,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5)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90.2%.(计算结果请用百分数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Na2S2O3•5H2O的式量为248)

分析 (1)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2)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硫粉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停止C装置反应打开K2,关闭K1
(3)依据过滤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分析判断;从溶液中获得Na2S2O3•5H2O晶体,需要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
(4)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50mol/L I2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终点现象为溶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 2S2O32-+I2→S4O62-+2I-.计算碘单质消耗的硫代硫酸钠,计算得到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氧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生成的SO2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CO2,由于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C中碳酸钠的作用是起反应物作用及提供碱性环境,“停止C中的反应”的操作是打开K2,关闭K1
故答案为: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打开K2,关闭K1
(3)过滤时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从溶液中获得Na2S2O3•5H2O晶体,需要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
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4)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则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蓝,且半分钟不改变,
故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I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蓝,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中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舍去,则实际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是$\frac{19.99+19.98+20.03}{3}$mL=20.0mL,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Na2S2O3•5H2O的物质的量是0.050mol/L×0.0200L×2×10=0.02mol,所以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frac{0.02mol×248g/mol}{5.5g}$=90.2%,
故答案为:90.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验证和实验方法应用,物质性质的掌握和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sp3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S>Se;
(3)Se原子序数为34,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3s23p63d10
(4)H2Se的酸性比H2S强(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三角锥形;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H2SeO3和H2SeO4可表示成(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4.1(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270.0}{\sqrt{1-cos109°2′}}$pm(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①2KOH+Cl2→KCl+KClO+H2O(条件:温度较低)
②6KOH+3Cl2→5KCl+KClO3+3H2O(条件:温度较高)
③2Fe(NO33+2KClO+10KOH→2K2FeO4+6KNO3+3KCl+5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工艺应在温度较低(填“温度较高”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
(2)写出工业上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3)K2FeO4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K2FeO4中铁元素化合价为+6价,易得电子;
(4)配制KOH溶液时,是在每100mL水中溶解61.6g KOH固体(该溶液的密度为1.47g/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5)在“反应液I”中加KOH固体的目的是:AC
A.与“反应液I”中过量的Cl2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KClO
B.K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C.为下一步反应提供反应物
D.使副产物KClO3转化为KClO
(6)从“反应液II”中分离出K2FeO4后,会有副产品KNO3、KCl(写化学式),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具体说出其中一种物质的用途KNO3可用于化肥,炸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铅蓄电池电解甲、乙电解池中的溶液.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电解一段时间后向c极和d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剂,c极附近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极为阴极
B.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4e-═PbSO4+2H2O
C.若利用甲池精炼铜,b极应为粗铜
D.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当析出6.4g Cu时,两池共产生气体3.36L(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
(1)经Ⅰ得到蓝色溶液,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
(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NaOH═Na2SiO3+H2O,X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2O3、Cu、Si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陈述Ⅰ和Ⅱ均正确,并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陈述Ⅰ陈述Ⅱ
ABaSO4难溶于水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沉淀
B非金属性:Cl>S酸性:HClO3>H2SO4
C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产生沉淀
D常温下,SO2与氢硫酸和NaOH溶液均可反应SO2是两性氧化物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五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如下:A.1s22s1;B.1s22s22p4;C.1s22s22p6; D.1s22s22p63s23p2;E.[Ar]3d104s1.[用元素符号作答]

(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e;
(2)属于过渡元素的是Cu;
(3)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O;
(4)上述元素之间能形成X2Y型化合物的化学式是Li2O和Cu2O.
(二) 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N;
(2)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Fe,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3)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由E元素形成的晶体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其晶胞空间利用率为74%.
(三)如图1是Na、Cu、Si、H、C、N等元素单质的熔点高低的顺序,其中c、d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1)单质a、f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分子(相同条件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3)中含3个σ键,2个π键.
(2)a与b的元素形成的10电子中性分子X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将X溶于水后的溶液滴入到AgNO3溶液中至过量,得到配离子的化学式为[Ag(NH32]+,其中X与Ag+之间以配位键键结合.
(3)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沸点高.(填高或低)
(4)如图2是上述六种元素中的一种元素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结构:请简要说明该物质易溶于水的两个原因:HNO3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HNO3分子中的-OH易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定体积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2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
A.0.0176B.0.1600C.0.1200D.0.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生为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

(1)请将如图各装置连接完整(填导气管接口编号,如a、b、c、d等)
c接f,g接d,e接a,b接h,i接、.
(2)装置②制备CO2时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功能.简述该装置随关随停的原理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固液分离从而停止反应;
(3)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ABD.
A.NaNO3溶液      B.CCl4C.苯             D.稀硝酸
(4)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时才点燃酒精灯.此步操作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空气中O2、H2O干扰实验
(5)反应过程中CO2足量,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Na+2CO2$\frac{\underline{\;\;△\;\;}}{\;}$Na2CO3+CO
Ⅱ.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46g,充分反应后,装置⑤PdCl2溶液中未观察到黑色沉淀,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224mL(标准状况)CO2气体,且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4Na+3CO2$\frac{\underline{\;\;△\;\;}}{\;}$2Na2CO3+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