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图是中学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标出A~Q14种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表所列出的短周期元素中(填具体物质化学式)
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F;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
③简单阳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
(2)用电子式表示F与K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F与K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离子键.
(4)B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结构式为N≡N,K形成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5)设P的原子序数为Z,则Q的原子序数为Z+26(用Z表示).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D为F、E为Na、F为Mg、G为Al、H为Si、I为P、J为S、K为Cl、L为Ar、P为Ba、Q为Pb,
(1)①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2)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
(3)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4)B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氮气,结构式为N≡N,K形成简单离子为Cl-,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
(5)P、Q处于第六周期,分别处于2、14列,相差12列,其中该周期第3列容纳15种元素,故Q的原子序数=Z+15+(12-1)=Z+26.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D为F、E为Na、F为Mg、G为Al、H为Si、I为P、J为S、K为Cl、L为Ar、P为Ba、Q为Pb,
(1)①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上述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化学式为HClO4,故答案为:HClO4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上述元素形成的阳离子中Al3+半径最小,故答案为:Al3+
(2)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3)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微粒键作用力为离子键,溶于水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
(4)B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氮气,结构式为N≡N,K形成简单离子为Cl-,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N≡N;
(5)P、Q处于第六周期,分别处于2、14列,相差12列,其中该周期第3列容纳15种元素,故Q的原子序数=Z+15+(12-1)=Z+26,故答案为:Z+26.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侧重对元素周期律与化学用语考查,注意理解掌握同族元素原子序数关系,掌握列与族的关系,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硝基苯和酒精B.溴苯和溴C.甲苯和水D.硝基苯和己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①铅蓄电池总反应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若该电池工作时,转移2mol电子,则负极的质量变化96克
②用乙醇、浓氢氧化钠和空气形成的燃料电池,写出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CH2OH-12e-+16OH-=2CO32-+11H2O.
③写出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粒子的半径关系正确的是(  )
A.r(Na)>r(Mg)>r(Al)>r(K)B.r(K+)>r(Ca2+)>r(S2-)>r(Cl-
C.r(Na)>r(K)>r(Ca)>r(Mg)D.r(F-)>r(Na+)>r(Mg2+)>r(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A元素的一种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含A元素的一种化合物C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光导纤维,C与烧碱反应生成含A元素的化合物D.
(1)写出C与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4HF═SiF4↑+2H2O.
(2)将C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时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D,同时还生成B的最高价氧化物E;将全部的E与全部的D在足量的水中混合后,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A的化合物F.
①分别写出生成D和F的化学方程式:SiO2+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SiO3+CO2,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②要将NaOH高温熔化,下列坩埚中可选用的是D.
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氧化铝坩埚         D.铁坩埚
(3)100g C与石灰石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1.2L,100g混合物中石灰石的质量分数是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苯乙醇具有柔和、愉快而持久的玫瑰香气,广泛用于各种食用香精和烟用香精中.实验室以苯乙酮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制备1-苯乙醇的反应原理、装置和有关数据如下:
试剂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
乙醇乙醚
1-苯乙醇20203.41.013不溶
苯乙酮19.7202.31.028不溶
硼氢化钠--1.076不溶
乙醚-116.334.60.713微溶-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15mL 95%的乙醇和0.1g硼氢化钠,搅拌下,再滴入8mL苯乙酮,控制温度在48℃~50℃,滴加完毕,室温下放置15min.
②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滴加6mL 3mol/L的盐酸.
③水浴加热,使反应液中大部分乙醇蒸出,出现分层,再加入10mL乙醚.将混合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分离上述液体,水层再用10mL乙醚萃取,合并两次分液得到的有机相.
④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镁,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再加入0.6g无水碳酸钾,然后进行简单蒸馏除去乙醚.
⑤经减压蒸馏得到1-苯乙醇4.5g(减压蒸馏可降低有机物的沸点).
(1)反应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溶解硼氢化钠和苯乙酮,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反应完成后,蒸出大部分乙醇,反应液出现分层,上层为水层(填“水层”或“有机层”,下同),加入10mL乙醚,充分振荡后,上层为有机层.
(3)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在本实验中最好选用的规格是50mL(填“50mL”、“100mL”或“200mL”);仪器B中冷凝水由a(填“a”或“b”)口流出.
(4)步骤④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干燥.
(5)步骤④蒸馏除去乙醚时,应采用的最佳加热方式为b(填字母序号)
a.酒精灯加热         b.水浴加热         c.油浴加热      d.酒精喷灯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1)若A、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且D为强酸.
①A、D分别为A:H2S,D:H2SO4.(填写化学式,下同)
②写出B→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SO2+O2$?_{△}^{催化剂}$2SO3
③简述检验B物质的方法将B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
④写出D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H2SO4(浓)+Cu$\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蓝色的湿润石蕊试纸变红.
①工业上合成A的化学方程式:N2+3H2$?_{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在实验室中则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A,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③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④1.92g铜投入一定的D浓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为6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关如图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B.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4eˉ═4OHˉ
C.Fe为阳极,其电极反应为:Fe-2eˉ+2OHˉ═2Fe(OH)2
D.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利用该装置可长时间的观察到Fe(OH)2沉淀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向苯酚中加浓溴水观察沉淀
B.将乙醛滴入银氨溶液中,加热煮沸制银镜
C.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D.1 mol•L-1 CuSO4溶液2 mL和0.5 mol•L-1 NaOH溶液4 mL混合后加入40%的乙醛溶液0.5 mL,加热煮沸观察沉淀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