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D为F、E为Na、F为Mg、G为Al、H为Si、I为P、J为S、K为Cl、L为Ar、P为Ba、Q为Pb,
(1)①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2)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
(3)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4)B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氮气,结构式为N≡N,K形成简单离子为Cl-,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
(5)P、Q处于第六周期,分别处于2、14列,相差12列,其中该周期第3列容纳15种元素,故Q的原子序数=Z+15+(12-1)=Z+26.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D为F、E为Na、F为Mg、G为Al、H为Si、I为P、J为S、K为Cl、L为Ar、P为Ba、Q为Pb,
(1)①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上述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化学式为HClO4,故答案为:HClO4;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上述元素形成的阳离子中Al3+半径最小,故答案为:Al3+;
(2)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3)F与K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微粒键作用力为离子键,溶于水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
(4)B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氮气,结构式为N≡N,K形成简单离子为Cl-,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N≡N;;
(5)P、Q处于第六周期,分别处于2、14列,相差12列,其中该周期第3列容纳15种元素,故Q的原子序数=Z+15+(12-1)=Z+26,故答案为:Z+26.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侧重对元素周期律与化学用语考查,注意理解掌握同族元素原子序数关系,掌握列与族的关系,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r(Na)>r(Mg)>r(Al)>r(K) | B. | r(K+)>r(Ca2+)>r(S2-)>r(Cl-) | ||
C. | r(Na)>r(K)>r(Ca)>r(Mg) | D. | r(F-)>r(Na+)>r(Mg2+)>r(A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试剂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
水 | 乙醇 | 乙醚 | ||||
1-苯乙醇 | 20 | 203.4 | 1.013 | 不溶 | 溶 | 溶 |
苯乙酮 | 19.7 | 202.3 | 1.028 | 不溶 | 溶 | 溶 |
硼氢化钠 | - | - | 1.076 | 溶 | 溶 | 不溶 |
乙醚 | -116.3 | 34.6 | 0.713 | 微溶 | 溶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 |
B. | 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4eˉ═4OHˉ | |
C. | Fe为阳极,其电极反应为:Fe-2eˉ+2OHˉ═2Fe(OH)2 | |
D. | 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利用该装置可长时间的观察到Fe(OH)2沉淀的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苯酚中加浓溴水观察沉淀 | |
B. | 将乙醛滴入银氨溶液中,加热煮沸制银镜 | |
C. | 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 |
D. | 1 mol•L-1 CuSO4溶液2 mL和0.5 mol•L-1 NaOH溶液4 mL混合后加入40%的乙醛溶液0.5 mL,加热煮沸观察沉淀的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