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入某种液体收集NO气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H2(g)+CO2(g) H2O(g) +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起始浓度 | 甲 | 乙 | 丙 |
c(H2)/mol·L-1 | 0.010 | 0.020 | 0.020 |
c(CO2)/mol·L-1 | 0.010 | 0.010 | 0.020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滴管将新制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到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退去。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试用简要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退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 )
A.最早使用天平研究化学
B.最早提出空气是由O2和N2组成的结论
C.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D.能用加热HgO的方法制取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同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主题一样——“认识地球,和谐发展”。下列有关活动或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及开发清洁生产技术
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建立环境友好型化工体系
C.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推广用乙醇汽油代替传统的燃油
D.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时,提倡用尽可能多的样品和试剂以提高实验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气态氧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B SO2、NO2、C0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氮的氧化物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D. Si、S的氧化物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分子数为NA
B.3.6 g重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C.一定条件下,6.4 g铜与过量的硫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D.常温下,1 L 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所含溶质分子数小于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0.1 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1 L该溶液,可将0.1 mol CaCl2溶于1 L水中
B.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 mol·L-1
C.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
D.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