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点达到平衡状态 | |
B. | b点与a点相比,c(NO2)、c(N2O4)均减小 | |
C. | d点:v(正)<v(逆) | |
D. | 若在c点将温度降低,其透光率将增大 |
分析 A.b点透光率不再发生变化;
B.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可知b点c(NO2)大;
C.d点透光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解答 解:A.b点透光率不再发生变化,则b点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可知b点c(NO2)大,而a点c(N2O4)大,故B错误;
C.d点透光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v(正)<v(逆),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透光率将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浓度、颜色及透光率的关系、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象与平衡移动原理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H-)=c(HCO3-)+c(H2CO3) | B. | 2c(Na+)=c(CO32-)+c(HCO3-)+c(H2CO3) | ||
C. | c(Na+)+c(H+)=c(HCO3-)+c(CO32-)+c(OH-) | D. | c(Na+)>c(CO32-)>c(OH-)>c(H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液溴需用少量水液封 | |
B. | NaOH固体最好盛放在塑料瓶中 | |
C. | FeSO4溶液需加入少量硫酸和铁粉 | |
D. | 浓硝酸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酸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 | |
B. | ${\;}_{7}^{14}$N+${\;}_{0}^{1}$n→${\;}_{6}^{12}$C+${\;}_{1}^{3}$H,此过程为化学变化 | |
C. | 金属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其本质是被氧化 | |
D. | Na2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a2O2是电解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 | Y | |
Z | W | Q |
A. | X、W能分别与钠形成摩尔质量相同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 | |
B. | X和Z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 |
C. |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W<Q | |
D. | 原子半径大小关系:Q>W>Z>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熔钠电极作电池的正极 | |
B. | 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 |
C. | 充电时熔钠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 |
D. |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8Sn2--16e-=nS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溶液中MgCl2和CuCl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 |
B. | 该实验不能证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 | |
C. | 水的电离程度:A>B>C | |
D. | 若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CuCl2溶液,一定会有Cu(OH)2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H2SO4(HCl):AgNO3溶液、过滤 | B. | KNO3(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 ||
C. | CO2(HCl):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 D. | CaCO3(CaO):水、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