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 SO2表现还原性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放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D | 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 B.B C.C D.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后置于同一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锌片是原电池负极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H+在负极得到电子被还原
D.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晋城市高二下期中理科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 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晋城市高二下期中理科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氢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B.H2的摩尔质量是2 g
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2NA个H2SO4分子的摩尔质量为196 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把下列现象中硫酸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填写在空白处.
①把锌粒放入稀硫酸中时,有气体放出.
②盛有浓硫酸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
③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滴在纸上时,纸变黑.
④把木炭放入热的浓硫酸中时,有气体放出.
⑤在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3)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氢氧化钠溶液和铵盐溶液共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微粒:①质子 ②中子 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均含有的微粒是( )
A. ①②③ B. ① C. ①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教材中的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做了如图所示的优化。通过观察硬质玻璃管Ⅱ和干燥管Ⅱ中的现象证明铁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圆底烧瓶内放入少许碎瓷片,其作用是 。
(2)写出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时将铁粉与石棉绒混合放在硬质玻璃管Ⅰ中,其原因可能是 (填“A”“B”或“C”)。
A.石棉绒的作用是催化剂
B.石棉绒的作用是使铁粉受热均匀
C.石棉绒的作用是作铁粉的载体以及防止铁粉被吹入导管引起堵塞
(4)酒精灯a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 ,原因是 。
(5) 能证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现象是 。
(6)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 ,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足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浑浊的有
①Ba(OH)2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H2S溶液 ④Ba(NO3)2溶液 ⑤Na2SiO3溶液
A.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 K+、Ba2+、AlO2-、NO3-
B.1.0mol/L的KI溶液中: Na+、Fe3+、Cl-、SO42-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Mg2+、HCO3-、Cl-、NO3-
D.c(H+)=1×10-13mol/L溶液中:Na+、AlO2-、SiO32-、P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