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盐酸、醋酸和碳酸是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常用的几种酸.室温下:Ka(CH3COOH)=1.7×10-5 mol/L;H2CO3的电离常数Ka1=4.2×10-7mol•L-1、Ka2=5.6×10-11mol•L-1
(1)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碳酸氢钠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HCO3-+H2O?H2CO3+OH-
②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四种溶液:
a、碳酸钠溶液     b、醋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cab(填序号).
(2)某温度下,pH均为4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其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4,其中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该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下列
各量一定变小的是bd.
a.c(OH-)                        b. c(H+
c.$\frac{c(C{H}_{3}COOH)c(O{H}^{-})}{c(C{H}_{3}CO{O}^{-})}$              d.$\frac{c(C{H}_{3}COOH)}{c({H}^{+})}$
(3)以0.10mol•L-1NaOH为标准液,测定某盐酸的浓度.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mol•L-1
滴定完成时,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的体积(mL)待测盐酸的体积(mL)
10.1024.1220.00
20.1023.8820.00
30.1024.00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0.12mol•L-1  mol•L-1
(4)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3,则:
①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3mol2•L-2.  
②在该温度下,将100mL0.1mol•L-1的稀H2SO4与100mL0.4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2.

分析 (1)①NaHCO3是强碱弱酸酸式盐,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导致溶液呈碱性;
②ab是盐,弱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cd是可溶性强碱,溶液中c(O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2)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出氢离子导致稀释相同倍数时pH醋酸<盐酸,所以pH变化大的是盐酸、变化小的是醋酸,根据图知,上边曲线表示盐酸、下边曲线表示醋酸,
酸抑制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
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c(H+)、c(CH3COOH)、c(CH3COO-)都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OH-)增大;
(3)①如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先判断数据的合理性,求出标准NaOH溶液体积,然后依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求出即可;
(4)①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0-13
②根据混合溶液的酸碱性计算氢离子浓度,从而计算溶液的pH.

解答 解:(1)①NaHCO3是强碱弱酸酸式盐,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故答案为:HCO3-+H2O?H2CO3+OH-
②ab是盐,弱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所以碱性a>b;cd是可溶性强碱,溶液中c(O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d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c,所以碱性d>c,
碱的碱性大于盐,所以pH大小顺序是d>c>a>b,故答案为:dcab;
(2)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出氢离子导致稀释相同倍数时pH醋酸<盐酸,所以pH变化大的是盐酸、变化小的是醋酸,根据图知,上边曲线表示盐酸、下边曲线表示醋酸,
酸抑制水电离,酸中c(H+)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根据图知,c(H+)a>b=c,所以抑制水电离程度a>b=c,则水的电离程度b=c>a;
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c(H+)、c(CH3COOH)、c(CH3COO-)都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OH-)增大,
a.溶液中c(H+)、c(CH3COOH)、c(CH3COO-)都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OH-)增大,故错误;
b.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c(H+) 变小,故正确;c.$\frac{c(C{H}_{3}COOH)c(O{H}^{-})}{c(C{H}_{3}CO{O}^{-})}$=$\frac{c(C{H}_{3}COOH).c({H}^{+}).c(O{H}^{-})}{c(C{H}_{3}CO{O}^{-}).c({H}^{+})}$=$\frac{{K}_{w}}{{K}_{a}}$,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所以该比值不变,故错误;             
d.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则醋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所以$\frac{c(C{H}_{3}COOH)}{c({H}^{+})}$减小,故正确;
故答案为:b=c>a;bd;
(3)①滴定时,当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即酚酞在酸中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显浅红色,故答案为: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得出V(标准)=$\frac{23.88+24.00+24.12}{3}$=24.00mL,c(待测)=$\frac{0.1mol/L×24.00mL}{20.00mL}$=0.12mol/L,故答案为:0.12mol/L;
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求出即可;
(4)①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0-13,故答案为:10-13
②混合溶液中c(OH-)=$\frac{(0.4mol/L-0.1mol/L×2)×0.1L}{0.1L×2}$=0.1mol/L,该溶液中c(H+)=$\frac{{K}_{w}}{c(O{H}^{-})}$=$\frac{1{0}^{-13}}{0.1}$mol/L=10-12mol/L,则溶液的pH=-lg10-12=12,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等知识点,侧重考查计算及分析能力,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有关溶液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mol•L-1NaHCO3溶液:H+、Al3+、Cl-、CH3COO-
B.0.1mol•L-1CuCl2溶液:K+、NH4+、OH-、S2-
C.0.1mol•L-1FeCl2溶液:Na+、NH4+、I-、SO42-
D.$\frac{c({H}^{+})}{c(O{H}^{-})}$=1×1013的溶液:Fe3+、Na+、SO32ˉ、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常温下,用0.1000mol/L HCl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溶液:c(C1-)>c(NH4+)>c(OH-)>c(H+
B.②溶液:c(NH4+)>c(C1-)>c(OH-)=c(H+
C.③溶液:c(H+)>c(NH3•H2O)+c(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NH3•H2O)>c(NH4+)>c(OH-)>c(Cl-)>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B.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不仅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还能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及乙酸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Y的材料分别是Cu、AgNO3
(2)银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g++e-=Ag;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X(或Cu)电极流向Ag电极;盐桥中的K+从Cu电极流向Ag电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查阅资料:无水醋酸钠是无色无味的结晶体,在空气中可被风化,可燃.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加热可以制得X气体.并作相应的实验:

(1)装置E中反应方程式是CH3COONa+NaOH$→_{△}^{CaO}$Na2CO3+X↑,X的化学式是CH4
(2)在C中收集气体X和Cl2为1:1体积混合,然后在光照下反应:
①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含有的HCl;
②C装置所盛放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光照后所得产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HCl;
(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产物中生成了一种无机物:光照后,取C和D中液体各少许,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2滴石蕊溶液,C中溶液红色更深;或用pH试纸测定C和D中溶液的pH等
(4)某学生为了测定X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选用了下列仪器:

①该同学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是E、G、H、F;
②该同学测定的相关数据是:
装置实验前的质量/g实验后的质量/g
F22.533.6
H42.451.4
数据是否完全,说明原因数据是不完全,因为只能确定有机物中的碳氢元素含量,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应称取C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
该测定含氢量是否有偏差?若有偏差,请说明原因F中吸收的是CO2,CO2质量33.6g-22.5g=11.1g,n(C)=$\frac{11.1g}{44g/mol}$=0.252mol;H中吸收的是水蒸气,H2O质量51.4g-42.4g=9.0g,n(H)=$\frac{9.0g}{18g/mol}$×2=1.0mol;
故n(C):n(H)>1:4.原因是F装置后面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了B装置,造成含碳量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微粒半径:K+>Al3+>S2->Cl-B.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C.酸性:HClO>H2SO4>H3PO4>H2CO3D.金属性:K>Ca>Mg>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100℃时,KW=1.0×10-12,若在100℃时某溶液中的c(H+)=1.0×10-7 mol•L-1,则该溶液(  )
A.呈中性B.呈碱性C.呈酸性D.$\frac{c(O{H}^{-})}{c({H}^{+})}$=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当前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兴未艾.B、N、Ti、Fe都是重要的材料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基态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Ti原子核外共有22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BF3分子与NH3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别为平面正三角形、三角锥型;BF3与NH3反应生成的BF3•NH3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配位键,在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N和P同主族.科学家目前合成了N4分子,该分子中N-N键的键角为60°;N4分解后能产生N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推测其用途制造火箭推进剂或炸药.(写出一种即可)
(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具有相同的空间构型,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偏向F,导致NF3中氮原子核对其孤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
(5)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化合物乙分子间存在氢键.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6)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Fe+2NH3$\frac{\underline{\;640℃\;}}{\;}$2Fe4N+3H2.若该晶体的密度是ρg•cm-3,则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frac{\sqrt{2}}{2}\root{3}{\frac{238}{ρ{N}_{A}}}$cm.(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