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
(1)图示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
(2)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再加入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遇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罝Ⅱ进行实验,先在甲中放入适量的水,再加入M。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若只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 ________。
【答案】 III 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放热 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酌情给分) 硝酸铵(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装置Ⅰ和Ⅱ都可以分别通过右边装置中液面变化、是否有气泡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而装置Ⅲ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使锥形瓶中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据此判断U型管中液面的变化;
(3)①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导致大试管中气体受热压强增大,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导管中会形成水柱;②若只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溶于水吸收热量;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2)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3)①若M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我放热反应,放热的热量使大试管中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边烧杯中的导管会形成一端液柱;②若只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溶于水吸收热量,M可能是硝酸铵。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B. 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C. 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HCO3-、NO3-、Mg2+、Na+
D. 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A、B、C、D、E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30)。A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C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1个电子;E原子最外层有1个单电子,其次外层有3个能级且均排满电子;D与E同周期,价电子数为2。则:
(1)写出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基态A原子的第I电离能比B的大,其原因是____。
(2)B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族元素氢化物中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3)A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其中A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
(4)向E的硫酸盐溶液中通入A的气态氢化物至过量,产生蓝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乙醇,析出蓝色晶体。
①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写出该配合物中配离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C和D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D的配位数是_______,已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求晶胞边长a=________cm(含用ρ、NA的计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泊纸浆
B. NH4HCO3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 明矾溶于水产生的SO42- 有氧化性,可用于净水
D. 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分子式为 C12H14ON2
B. 1 mol 该物质可与 5 mol H2 加成
C.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D. 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多种高聚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B.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
C.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无毒无害的治理
D.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E、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原子核外最外 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A、B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 3:4。C 与 D 均为金属元素,5.8 g D 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 100 mL 2 mol·L-1 盐酸完全反应,D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E 与F 相邻,F-的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根据上述条件,用化.学.用.语.回答:
(1)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
(2)B、C 易形成淡黄色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 类型为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 DF2 的形成过程____;
(4)元素 E、F 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请用一个置换反应证明____(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5)原子半径:C____E;熔点:DB____CF(填“>”“<”或“=”);
(6)A、B、E 可形成一个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分子的 结构式为____;含 A元素的化合物在是自然界种类最多的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7mol/ (L·min)
B.30min时扩大容器的体积,40min时升高温度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30min和54min的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