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Na2S2O3可以用作氰化物的解毒剂,工业上常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工业原理制备Na2S2O3,实验装置如图1:
Ⅰ.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如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
(3)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中混合物,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填写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Ⅱ.[探究与反思]
(1)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装置C中SO2的吸收效率,则D中试剂是品红或溴水或KMnO4溶液,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D中溶液颜色很快褪去.
(2)实验制得的Na2S2O3•5H2O样品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3)为减少装置A中生成的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原有实验步骤(2)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先向A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向C中烧瓶加入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Ⅲ.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 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
(1)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2,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18.10mL.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frac{3.62×10{\;}^{-3}M}{W}$×100%.

分析 Ⅰ.(1)根据装置可知仪器a的名称;
(3)根据从Na2S2O3溶液中将Na2S2O3结晶析出的操作分析;
Ⅱ.(1)检验装置C中SO2的吸收效率的高低影响着D装置中SO2的量,检验SO2可以用品红或溴水或KMnO4溶液,SO2吸收效率低时,D装置中SO2量就多,据此判断;
(2)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加钡离子,看是否有沉淀出现;
(3)根据亚硫酸钠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分析;
Ⅲ.(1)Na2S2O3反应完毕,加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液遇淀粉变蓝色;
(2)起始、终点时标准液读数之差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根据方程式计算Na2S2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其质量,进而计算产品的纯度.

解答 Ⅰ.(1)根据装置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3)过滤C中混合物,滤液Na2S2O3溶液,将Na2S2O3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a2S2O3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Ⅱ.(1)检验装置C中SO2的吸收效率的高低影响着D装置中SO2的量,检验SO2可以用品红或溴水或KMnO4溶液,SO2吸收效率低时,D装置中SO2量就多,所以D中的试剂为品红或溴水或KMnO4溶液,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D中溶液颜色很快褪去,
故答案为:品红或溴水或KMnO4溶液;颜色很快褪去;
(2)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加钡离子,其操作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3)因为亚硫酸钠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所以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Na2SO4的量,改进后的操作是先向A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向C中烧瓶加入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故答案为:先向A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向C中烧瓶加入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Ⅲ.(1)Na2S2O3反应完毕,加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液遇淀粉变蓝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由图可知,开始液面读数为0.00mL,滴定终点液面读数为18.10mL,则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18.10mL,由2S2O32-+I2=S2O32-+2I-可知n(Na2S2O3)=2n(I2)=2×18.10×10-3L×0.1mol/L=)=3.62×10-3mol,故样品的纯度为$\frac{3.62×10{\;}^{-3}mol×Mg/mol}{Wg}$×100%=$\frac{3.62×10{\;}^{-3}M}{W}$×100%,
故答案为:18.10;$\frac{3.62×10{\;}^{-3}M}{W}$×100%.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物质含量的测定,明确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对题目信息的提取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下列反应中水只起还原剂作用的是(  )
A.2H2O$\frac{\underline{\;电解\;}}{\;}$O2↑+2H2B.Cl2+H2O═HCl+HClO
C.2F2+2H2O═4HF+O2D.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水(表面覆盖少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烧瓶a中发生的是乙醇的脱水反应,即消去反应,反应温度是170℃,并且该反应要求温度迅速升高到170℃,否则容易发生副反应.请写出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CH3CH2OH$→_{浓硫酸}^{170℃}$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
(3)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回答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甚至溢出.
(4)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5)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实验过程中,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活性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颗粒大小约在1-100纳米.某化工冶金研究所采用湿化学法(NPP-法)制备纳米级活性氧化锌,可用各种含锌物料为原料,采用酸浸出锌,经过多次净化除去原料中的杂质,然后沉淀获得碱式碳酸锌,最后焙解获得活性氧化锌,化学工艺流程如下:

(1)通过焰色反应(填操作名称)可以检验流程中滤液2中含有Na+
(2)若上述流程图中Na2CO3溶液的pH=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该溶液中c(Na+)+c(H+)=c(CO32-)+c(HCO3-)+c(OH-
B.该溶液中c(Na+)+c(H+)>c(CO32-)+2c(HCO3-)+c(OH-
C.该溶液中c(Na+)=2c(CO32-)+2c(HCO3-)+2c(H2CO3
D.若将该溶液稀释至100倍,则pH=10.
(3)“溶解”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Zn2+、SO42-,另含有Fe2+、Cu2+等杂质.取0.5L该溶液先加入Na2CO3(填“Na2CO3”或“H2SO4”)调节溶液的pH至5.4,然后加入适量KMnO4,Fe2+转化为Fe(0H)3,同时KMnO4转化为MnO2.经检测溶液中Fe2+的浓度为0.009mol•L-1,则该溶液中至少应加入0.0015mol 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若X、Y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其中一种为短周期元素,且两者相隔一个周期,并有m=n>0.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反应(未配平):Xm+Yn+H2O→HXO3+HY.请回答:
(1)该反应的还原剂的电子式为
(2)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I2+5Cl2+6H2O=2HIO3+10HCl
(3)若某化学反应如下:(未配平)KX+Yn+H2O→KXO3+Xm+HY+KY若KXO3和Xm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则Yn的化学计量数为4.
在下面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KX+Yn+H2O→
(4)已知:在反应中,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化合价的同种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实验室模拟KXO3的制法如下:
①在进行步骤Ⅰ实验时,有学生主张电解装置用U形管,有的学生主张用烧杯,你认为用哪种仪器更合适烧杯(填名称).
②步骤Ⅰ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用化学式表示):2H++2e-=H2↑.
③步骤Ⅰ中歧化生成NaYO3的离子方程式为(用化学式表示):3Cl2+6OH-═5Cl-+ClO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如图1和实验装置如图2: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器.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D(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重新配料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B.温度计C.分液漏斗D.冷凝管E.接收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1molH2与2mol CO2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H=Q kJ•mol-1
测得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700800850
K0.60.91.0
(1)请回答:
①上述反应中Q>0 (选填“>”或“<”或“=”).
②在恒温下,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cd.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热△H不变
c.H2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2)850℃时,向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 和 m mol H2O,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n(H2O)=2n(H2),则m=2.
(3)850℃时,向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CO 和 4mol H2O,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 (H2)=$\frac{4}{3}$.
(4)850℃时,向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CO、b mol H2O、c mol CO2和d molH2
①若要求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3)的相同,则a、b、c、d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a+c):(b+d)=1:2,且c=d.
②若要求反应向生成H2的方向进行,则a、b、c、d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科学的假设和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科学意义的是(  )
A.探究Na与水反应可能有O2生成
B.探究Na2O2与S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C.探究NO2被NaOH溶液吸收可能生成NaNO3
D.探究FeCl3与KI溶液的反应可能是可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一定条件下,将1.00molN2(g)与3.00molH2(g)混合于一个10.0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H3(g)的平衡浓度如图所示.其中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0%.
(1)当温度由T1变化到T2时,平衡常数关系K1>K2(填“>”,“<”或“=”),焓变△H<0.(填“>”或“<”)
(2)该反应在T1温度下5.0min达到平衡,这段时间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8mol/(L.min).N2的转化率40%
(3)T1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18.3.
(4)T1温度时,若测得高炉中c(N2)=0.5mol/L,c(H2)=0.5mol/L,c(NH3)=0.5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否(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v逆(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