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某由O2和H2构成的混合气体$\overline{M}$=20g/mol,则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6.

分析 设出氧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overline{M}$=$\frac{{m}_{总}}{{n}_{总}}$列式计算出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可.

解答 解:设O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则:$\frac{32x+2y}{x+y}$=20,
整理可得:x:y=9:6,
故答案为:9:6.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SO2和SO3各0.25mol,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2:3B.1:1C.1:2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碳素钢锅炉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镁、铁锈、二氧化硅等.水垢会形成安全隐患,需及时清洗除去.清洗流程如下:
Ⅰ.加入NaOH和Na2CO3混合液,加热,浸泡数小时;
Ⅱ.放出洗涤废液,清水冲洗锅炉,加入稀盐酸和少量NaF溶液,浸泡;
Ⅲ.向洗液中加入Na2SO3溶液;
Ⅳ.清洗达标,用NaNO2溶液钝化锅炉.
(1)用NaOH溶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NaOH═Na2SiO3+H2O.
(2)在步骤Ⅱ中:①被除掉的水垢除铁锈外,还有CaCO3、Mg(OH)2、SiO2
②清洗过程中,溶解的铁锈会加速锅炉腐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2Fe3++Fe═3Fe2+
(3)步骤Ⅲ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SO32-+2Fe3++H2O=SO42-+2Fe2++2H+将Fe3+还原成Fe2+,防止Fe3+腐蚀锅炉(结合离子方程式用文字表达).
(4)步骤Ⅳ中,钝化后的锅炉表面会覆盖一层致密的Fe3O4保护膜.
①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9Fe+8NO2-+4H2O═4N2↑+3Fe2O3+8OH-
②下面检测钝化效果的方法合理的是bc.
a.在炉面上滴加浓H2SO4,观察溶液出现棕黄色的时间
b.在炉面上滴加酸性CuSO4溶液,观察蓝色消失的时间
c.在炉面上滴加酸性K3[Fe(CN)6]溶液,观察出现蓝色沉淀的时间
d.在炉面上滴加浓HNO3,观察出现红棕色气体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用电解法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B.铜的活动性比铁弱,故在海轮外壳装铜块减缓海轮腐蚀
C.用电镀厂的废水中直接灌溉农田,可提高水的利用率
D.甲醛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能力,故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按要求书写:
(1)羟基的电子式
(2)的系统命名为3-甲基-戊烷.
(3)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支链最多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4)C4H10O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类且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OH)CH3
(5)有机物二苯甲烷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13个,共直线的原子最多有5个,该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300gFeO、Al2O3、MgO、SiO2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收集到气体22.4L(标况)且得到3g沉淀.将等质量的此混合物加入足量的NaOH中得到沉淀246g.则此混合物中MgO的质量分数为(  )
A.10%B.34%C.72%D.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工业上把Cl2通入冷NaOH溶液中制得漂白液(主要成分为NaClO),某化学小组在一定温度下将氯气缓缓通入NaOH溶液,模拟实验得到ClO-、ClO${\;}_{3}^{-}$的物质的量(mol)与反应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所需要NaOH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
B.a点时溶液中n(NaCl):n(NaClO3):n(NaClO)=6:1:1
C.t2~t4min,ClO-的物质的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3ClO-═2Cl-+ClO${\;}_{3}^{-}$
D.使用漂白液时,为了增强漂白效果,可以向漂白液中加入浓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氨气和氨气的还原性等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资料获悉]①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  $\frac{\underline{\;\;△\;\;}}{\;}$3Cu+N2+3H2O
②Cu2O粉末呈红色;Cu2O是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不稳定,易转化为Cu和Cu2+:Cu+$\stackrel{H+}{→}$Cu+Cu2+
③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时:Cu2O稳定、不分解,而CuO将分解生成Cu2O和O2
[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
(1)A装置是氨气的发生装置,则实验前大试管中应加入的药品是NH4Cl、Ca(OH)2
(2)甲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有一定的缺陷,A装置产生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响了实验结论,应在A和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碱石灰(填药品名称)的干燥装置.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C装置中的现象为无水硫酸铜变蓝.
[交流讨论]
乙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氧化亚铜).现有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及pH试纸,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证明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所要选用的试剂是稀硫酸.
丙同学认为可通过高温灼烧红色固体,并称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含有Cu2O.他先称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 g,再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 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最后称得总质量为c g.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只含有Cu,则经高温灼烧后得到的物质是Cu2O.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a、b、c应符合数学关系为c<$\frac{9b-a}{8}$.
[拓展延伸]
丁同学认为利用上述实验设计改进后的装置还可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他是通过测定反应物CuO的质量和生成物H2O的质量来完成的.若实验测得完全反应的CuO和生成的H2O的质量分别为m(CuO)、m(H2O),则据此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式为$\frac{18m(CuO)-16m({H}_{2}O)}{m({H}_{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
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I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BD(填标号).
A.容量瓶    B.烧杯    C.烧瓶    D.玻璃棒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O+NaCl+H2O.
(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NaOH的浓度.请选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00mol•L-1盐酸、甲基橙试液取一定量锥形瓶内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后,
滴加2~3滴甲基橙试液,用 0.100mol•L-1盐酸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3次.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
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 08~1 1 4℃馏分.
(己知:N2H4•H20+2NaClO=N2↑+3H20+2NaCl)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B(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如果次氯酸钠溶液装在烧瓶中,反应生成的水合肼会被次氯酸钠氧化.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用0.1000
mol•L-1的12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
(己知:N2H4•H2O+212=N2↑+4HI+H2O)
(5)滴定过程中,NaHC0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NaHCO3会与滴定过程中产生的HI反应.
(6)实验测得消耗12溶液的平均值为1 6.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