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元素⑨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2)③④⑤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③④⑤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3)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 )如表:
电离能
元素代号
I1I2I3I4
Q2080400061009400
R500460069009500
S7401500770010500
T5801800270011600
U420310044005900
①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R和U(填元素代号).
②若T元素为第二周期元素.M是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T、M形成的化合物为BCl3(填化学式).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Be、③为N、④为O、⑤为F、⑥为Na、⑦为Al、⑧为Cl、⑨为Ti、⑩为Fe;
(1)元素⑨是Ti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ⅡB族,原子序数为22,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2)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其电负性的数值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据此判断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
(3)Q的电离能较大,且其第一电离能较大,应该为稀有气体元素;
R第一电离能远远小于第二电离能,则R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第IA族元素;
S第二电离能远远小于第三电离能,则S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属于第IIA族元素;
T元素第三电离能远远小于第四电离能,则T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属于第IIIA族元素;
U元素第一电离能远远小于第二电离能,则U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属于第IA族元素,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元素⑨为Ti元素,原子序数为22,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故答案为:3d24s2
(2)元素 ③④⑤分别为C、N、O,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电负性越大,所以电负性大小为:O>N>C;
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C、N、O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N处于第V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N>O>C,
故答案为:O>N>C;N>O>C;
(3)①Q的电离能较大,且其第一电离能较大,应该为稀有气体元素;
R第一电离能远远小于第二电离能,则R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第IA族元素;
S第二电离能远远小于第三电离能,则S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属于第IIA族元素;
T元素第三电离能远远小于第四电离能,则T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属于第IIIA族元素;
U元素第一电离能远远小于第二电离能,则U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属于第IA族元素
以上五种元素为前四周期元素,R和U属于第IA族元素,
故答案为:R和U;
②若T为第二周期元素,为B元素,Z是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则Z是Cl元素,则B元素、Cl形成的化合物是BCl3
故答案为:BCl3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小组同学为探究氯化按铵固体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大试管中放入氯化铵固体,加热.实验过程中,发现大试管底部固体减少,在试管口内壁有白色固体附着.
(1)请写出在试管口生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NH3+HC1=NH4C1.
【实验二】在大试管中放入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的混合物,加热并收集气体.
(2)请写出固体混合物在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3)下列可以用来收集该反应产生气体的装置是c d(填字母).

【实验三】该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氯化铵固体中的氯离子能否被过氧化钠氧化,在大试管中放入氯化铵和过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并检验气体产物.
(4)同学们从元素的角度预测氯化铵被氧化的产物可能为Cl2或NO等,预测的理由是氯化铵中的氯元素和氮元素未达到最高价.
(5)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将所得到的无色气体通入红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过上述现象,可以确定的氧化产物为O2
(6)同学们根据资料进行假设:上述实验中Cl-未被氧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NH4+的存在.他们欲继续探究固体在加热条件下,氯离子能否被过氧化钠氧化,可采取的方法是将NH4Cl固体改为NaCl固体重复实验三中的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亚硝酸钠是重要食品添加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

实验操作: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
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3)C中反应生成NaNO2的化学方程式是2NO+Na2O2=2NaNO2
(4)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正确操作是a(填序号);
a.取少量生成物溶于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体上方变为红棕色,则含有NaNO2
b.取少量生成物溶于水充分振荡,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NaNO2
(5)经检验C的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
①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可能有其它固体物质.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碱石灰(写名称);
②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mol•L-1盐酸分别滴定10.00mL浓度 均为0.100mol•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常温 Ksp[(CH32NH•H2O3=1.6×l04),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三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d<c
B.a 点溶液中:c(Na+)=2c(OH-)-2c(H+
C.d 点溶液中:c[(CH32NH2+]+c(H+)-(OH-)=0.100mol•L-1
D.e 点溶液中:c(H+)>c[(CH32NH2+]+2c[(CH32N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在不断改进制备氯气的方法.1774年舍勒用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方法制备,1833年法拉第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方法制备.据《中国化工报》报道,将工业副产品氯化氢与氧气通过催化氧化法来制备氯气.其具体工业流程图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2)装置A为空的容器,其作用为防倒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舍勒制取氯气的方法也需要加热和使用催化剂,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B.洗气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为浓硫酸
C.三通阀可以随时对生成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从而对反应气体流量进行调节
D.通入HCl与O2的体积比越小,产物中Cl2含量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分子式为C3H6Br2的有机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同分异构体有(不包括立体异构)(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分子式为C3H8O的醇与分子式为C4H8O2的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酯的种类有(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两份体积相同,浓度未知的Na2CO3和HCl溶液,将它们互相滴加,产生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的体积比为1:2,则Na2CO3和HCl溶液的浓度之比为

A. 3:2 B. 2:5 C. 3:4 D. 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