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A~K为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通常状况下,A是一种黄绿色的非金属单质;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漂白性.C和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两种强酸,I和J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K为金属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和I的化学式:BSO2,IAgCl.
(2)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4)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溶液证明原溶液中含Fe3+
(5)对气体A进行如下检验,已知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消耗0.1molKI,转移电子数3.612×1023个.按要求填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解释
将少量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最初变成
Cl2+2I-=I2+2Cl-
继续通入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5Cl2+I2+6H2O=2HIO3+10HCl

分析 通常状况下,A是一种黄绿色的非金属单质,则A为Cl2;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漂白性,A和B、水反应生成C和D,C和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两种强酸,则B为SO2,A和K反应生成E,C和K反应生成F,F和氯气反应生成E,则K为变价金属,I和J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D能和硝酸钡反应,则C为HCl、D为H2SO4,K为Fe,E为FeCl3、F为FeCl2,I为AgCl、J为BaSO4,F和NaOH反应生成H,H能和氧气反应生成G,G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铁,则H为Fe(OH)2、G为Fe(OH)3,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 解:通常状况下,A是一种黄绿色的非金属单质,则A为Cl2;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漂白性,A和B、水反应生成C和D,C和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两种强酸,则B为SO2,A和K反应生成E,C和K反应生成F,F和氯气反应生成E,则K为变价金属,I和J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D能和硝酸钡反应,则C为HCl、D为H2SO4,K为Fe,E为FeCl3、F为FeCl2,I为AgCl、J为BaSO4,F和NaOH反应生成H,H能和氧气反应生成G,G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铁,则H为Fe(OH)2、G为Fe(OH)3
(1)物质B和I的化学式分别为SO2、AgCl,故答案为:SO2;AgCl;
(2)反应④为氯化亚铁和氯气的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
(3)反应⑥为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的方程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4)E是氯化铁,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合铁络合物,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溶液证明原溶液中含Fe3+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溶液证明原溶液中含Fe3+
(5)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消耗0.1molKI,转移电子数3.612×1023个,即每消耗0.1molKI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6mol电子,则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5价,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继续通入氯气,氯气能氧化碘单质生成碘酸,导致溶液褪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褪色,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
故答案为:

验步骤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解释
Cl2+2I-=I2+2Cl-
5Cl2+I2+6H2O=2HIO3+10HCl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推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检验等知识点,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利用物质特殊性质进行推断,知道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实验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下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B.合成橡胶C.合成纤维D.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值:
溶质CH3COONaNaHCO3Na2CO3NaClONaCNC6H5ONa
pH8.89.711.610.311.111.3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HCN+Na2CO3→CO2+2NaCN+H2O
C.结合质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O32->HCO3->CH3COO-
D.常温下电离常数比较:Ki1(H2CO3)>Ki2(H2CO3)>Ki(C6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蒸馏时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受热时突然沸腾(爆沸)
B.蒸馏操作时,需要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到蒸馏液体的液面以下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加热至蒸发皿中溶液全部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可将量取好的浓硫酸直接转移至容量瓶后再加水定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A、B、C、D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已略去).请填空:

(1)若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加热蒸干B的溶液不能得到B,则B的化学式可能是FeCl3;工业上制取A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Cl2↑+H2↑+2OH-
(2)若A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若D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B有两性,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4)若A、C、D都是常见气体,C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2H2S+SO2=3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表示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
B.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表示1 L溶液中含有1 mol硫酸
C.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1,表示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D.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表示1 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标况下,0.1mol某烃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8LCO2和3.6g水,则该烃可能是(  )
A.C2H4B.CH4C.C2H2D.C2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H4 分子中含 10NA个电子B.22.4LCH4 分子中含 4NA 个共价键
C.乙烯不能使溴水褪色D.苯属于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能够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NH4+、NO3-、Cl-B.Br-、Fe2+、Fe3+、SO42-
C.Na+、SO32-、K+、NO3-D.K+、Na+、I -、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