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有如图反应:mA(g)?nB(g),当加压后,反应速率如图所示,推断系数m和n的关系是(  )
A.m>nB.m<nC.m=nD.无法确定

分析 由图象可知,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则m<n,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CSO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2017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u→Cu2(OH)CO3B.HCl→Cl2C.Fe2O3→FeD.Al(OH)3→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制备Cl2 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氯气的是①②③④⑤.
①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    ②MnO2、NaCl和浓硫酸混合共热
③次氯酸钠和浓盐酸混合  ④KClO3和浓盐酸混合共热  ⑤KMnO4和浓盐酸混合
(2)若用含有0.2mol HCl 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制取Cl2,制得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浓盐酸的浓度随反应的不断进行逐渐变稀,变稀后将不再反应.
(3)①装置B的作用是证明有水蒸气产生,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
②装置C和D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装置E 的作用应该是吸收氯气.
④写出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认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E与F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加入碘化钾淀粉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B.钠与水的反应Na+2H2O=Na++2OH-+H2
C.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D.铝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Zn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30 种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的结构式C≡O.
(3)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O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甲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3NA
③在1个Cu2O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Cu原子数目为4.
(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 g•cm-3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frac{224}{a{N}_{A}}$ 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常温下体积相同的盐酸和氯乙酸(CH2ClCOOH)两种溶液中,c(Cl-)=c(CH2ClCOO-)=0.01mol•L-1,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酸溶液中,pH(盐酸)>(填“<”“=”或“>”)pH(氯乙酸).
(2)两种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Zn,产生气体较多的是氯乙酸.
(3)两种溶液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c(Cl-)=(填“<”“=”或“>”)c(CH2ClCOO-)理由是稀释后,两离子物质的量不变,体积依然相等,所以c(Cl-)=c(CH2Cl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3次;
(4)把温度为13℃,浓度为1.0mol/L的酸溶液和1.1mol/L的碱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J/(g•°C)],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表:
反应物起始温度t1/°C终了温度t2/°C中和热
HCl+NaOH1319.8△H1
HCl+NH3•H2O1319.3△H2
①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提示$△H=-\frac{{0.4184({t_2}-{t_1})}}{{n({H_2}O)}}kJ/mol$2△H1=-56.9kJ/mol;
△H2=-52.7kJ/mol.
②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一水合氨为弱碱,在中和过程中一水合氨发生电离,要吸收热量,因而总体放热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①由乙烯制氯乙烷CH2=CH2+HCl$→_{△}^{催化剂}$CH3CH2Cl,属于加成反应;
②由苯制取环己烷C6H6+3H2$→_{高温高压}^{Ni}$C6H12(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