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中在铁的催化作用下,溴单质与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同时溴与铁生成溴化铁,B中溴化铁与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挥发的溴单质、有机物蒸汽和HBr一起进入C中的苯,溴单质和有机物蒸汽易溶于苯,而HBr难溶于苯,进入D、E中,使D中石蕊变红色,E中产生淡黄色的AgBr沉淀,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
(1)溴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
(2)溴化氢溶于水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
(3)溴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溴苯密度大于水,是无水油状液体,溴化氢易挥发;
(4)只有发生取代反应才能生成溴化氢,溴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
(5)倒置漏斗或球形干燥管能防止溶液倒吸;通入溶液之前连接一个体积较大的容器可以防止倒吸;
(6)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尾气处理等方面分析.
解答 解:A中在铁的催化作用下,溴单质与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同时溴与铁生成溴化铁,B中溴化铁与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挥发的溴单质、有机物蒸汽和HBr一起进入C中的苯,溴单质和有机物蒸汽易溶于苯,而HBr难溶于苯,进入D、E中,使D中石蕊变红色,E中产生淡黄色的AgBr沉淀,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
(1)溴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C来吸收吸收溴化氢中的溴和挥发的有机物蒸汽,防止对溴化氢的检验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吸收溴化氢中的溴和挥发的有机物蒸汽;
(2)溴化氢溶于水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
故答案为:D中石蕊变红色,E中产生淡黄色的沉淀;
(3)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苯是密度大于水,无色的油状液体,溴化氢易挥发,能与水蒸气结合成氢溴酸液滴,溴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故答案为:溶液中有红褐色的絮状物生成,底部有无色油状物质生成,液面上有白雾;
(4)只有发生取代反应才能生成溴化氢,溴化氢溶于水得到氢溴酸,氢溴酸是酸性物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溴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
故答案为:E中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或者D中石蕊试液变红);
(5)当两端压力发生压力变化时,液体会产生倒吸现象,DE装置中导气管不插入溶液中可以防止倒吸,倒置的漏斗下口很大,液体上升很小的高度就有很大的体积,上升的液体的本身的压力即可低偿压力的不均衡.因此由于上部还有空气隔离,液体不会倒吸入上端的细管道,所以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DEF,通入溶液之前连接一个体积较大的容器可以防止倒吸,则图中能够防倒吸的装置为②③④;
故答案为:DEF;②③④;
(6)改进后的实验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对产品便于观察;③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对产品便于观察;③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点评 本题考查了苯的取代反应实验,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注意苯能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和溴水不反应,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 | |
B. | 标准状况下,11.2 L S03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 |
C. | 1 mol Na2O2含离子数为4NA | |
D. | 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A. | 元素的非金属性:Z>T>X | |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Z | |
C. |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 |
D. |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 |
B. | 乙醇在铜丝存在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 | |
C. | 乙醇与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 | |
D. | 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木炭与浓硫酸共热 | B. | Na2O2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
C. | 足量的钢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 | D. | 电解饱和食盐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