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Ⅰ.(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AlO2-+CO2+2H2O=Al(OH)3↓+HCO3-,再加入过量稀盐酸,Al(OH)3+3HCl=AlCl3+3H2O,HCO3-+H+=CO2↑+H2O;
Ⅱ.(3)实验通过C装置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
(4)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后能够与氢氧化钡反应,会影响实验测定,据此可知装置D的作用;
(5)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防止影响碳酸钡质量的测定;
b、滴加盐酸过快CO2,CO2不能完全被吸收,排出装置C;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影响了CO2的量;
(6)BaCO3质量为3.94g n(BaCO3)=0.0200mol,则n(CaCO3)=0.0200mol,质量为2.00g;
Ⅲ、(7)依据元素周期表分析Ba元素是56号元素与镁同主族,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得到周期表中的位置,依据同主族递变规律分析判断氧化物稳定性和碱的强弱;
解答 解:Ⅰ.(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AlO2-+CO2+2H2O=Al(OH)3↓+HCO3-,再加入过量稀盐酸,Al(OH)3+3HCl=AlCl3+3H2O,HCO3-+H+=CO2↑+H2O,
故答案为: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Ⅱ.(3)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作用为: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后能够与氢氧化钡反应,影响了实验测定,而装置D可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从而避免了对该实验测定的影响,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影响实验;
(5)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防止影响碳酸钡质量的测定,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a错误;
b、滴加盐酸过快CO2,CO2来不及被吸收,就排出装置C,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使二氧化碳吸收完全,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b错误;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能提高提高测定准确度,故c正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CO2中混有的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影响了CO2的总量,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6)BaCO3质量为3.94g,则n(BaCO3)=$\frac{3.94g}{197g/mol}$=0.02mol,则n(CaCO3)=0.02mol,质量为0.02mol×100g/mol=2g,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frac{2g}{8g}$×100%=25%,
故答案为:25%;
(7)56Ba与Mg在同一主族,Ba为56号元素有六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六周期IIA族,同主族金属性依次增加,形成碱性增强,MgO的碱性比BaO弱,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氢氧化钡易溶于水,Mg(OH)2的溶解度比Ba(OH)2的溶解度小,
故答案为:第六周期IIA族;弱;小.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较大,涉及对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的理解及评价、常用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物质组成的测定等知识,是对所需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元素 | 有关信息 |
X | 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原子半径为0.074nm. |
Y | 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 |
Z | 原子半径为0.102nm,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其单质在X的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D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电离出离子数、电子数都相等的阴、阳离子. |
E | 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稀的或饱和的NaCl溶液,其作用是-样的 | |
B. | 尼龙、棉花、天然橡胶、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
C. |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浓溴水、浓硝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 |
D. |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乙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操 作 | 现 象 |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 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 |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
甲 | 大量白色沉淀 |
乙 | 少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9.6g | |
B. |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之后迅速转移至容量瓶中,以防变质 | |
C. | 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 |
D. | 容量瓶使用前没有干燥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H等于7的氨水与硫酸铵的混合溶液中c(NH4+)与c(SO42-)之比 | |
B. | 相同温度下,1L 0.2mol/L的CH3COOH溶液与2L 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所含的n(H+)之比 | |
C. | NaHS溶液中c(Na+)与c(HS-)之比 | |
D. | pH=12的KOH溶液与pH=12的Ba(OH)2溶液中c(OH-)之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