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及生产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

(1)室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亚硝酸(HNO2)、次氯酸两种溶液,它们的电离常数Ka分别为:7.1×10-4、2.98×10-8.将0.1mol/L的亚硝酸稀释,c(H+)将减小(填“不变”、“增大”、“减小”);Ka值将(填“不变”、“增大”、“减小”)不变.写出涉及HNO2、HClO、NaNO2、NaClO四种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NO2+NaClO=NaNO2+HClO.
(2)羟胺(NH2OH)可看成是氨分子内的l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常用作还原剂,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已知NH2OH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的原理与NH3在水溶液中相似,请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NH2OH+H2O?[NH3OH]++OH-
(3)磷及部分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如图1所示.
①步骤Ⅰ为白磷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反应在1300℃的高温炉中进行,其中SiO2的作用是用于造渣(CaSiO3),焦炭的作用是作还原剂.
②不慎将白磷沾到皮肤上,可用CuSO4溶液冲洗,根据步骤Ⅱ可判断,1mol CuSO4所能氧化的白磷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4)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PO43-)=4×10-7 mol•L-1,溶液中c(Ca2+)=5×10-6mol•L-1.(已知Ksp[Ca3(PO42]=2×10-29
(5)某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如图2,该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为50%,现用作电源电解500mL的饱和NaCl溶液,电解结束后,所得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3mol•L-1,则该过程中需要氨气的质量为1.7g.(假设溶液电解前后体积不变)

分析 (1)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由 Ka可知酸性的强弱,结合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分析;
(2)一水合氨电离显碱性,结合NH2OH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的原理与NH3在水溶液中相似可知,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
(3)①2Ca3(PO42+6SiO2+10C=P4↑+6CaSiO3+10CO↑中,C元素的碳化合价升高;
②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1价,CuSO4是氧化剂,P4部分磷元素由0价降低到-3价,部分磷元素由0价升高到+5价,磷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P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若有11molP4参加反应,其中5mol的P4做氧化剂,60mol硫酸铜做氧化剂,只有6mol的P4做还原剂,结合电子守恒计算;
(4)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PO43-)=4×10-7 mol•L-1,结合Ksp[Ca3(PO42]=[c(Ca2+)]3×c(PO43-)=2×10-29计算;
(5)电解过程中生成n(NaOH)=0.3mol/L×0.5L=0.15mol,发生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4NH3+3O2=2N2+6H2O,结合转移电子守恒计算.

解答 解:(1)亚硝酸为弱电解质,亚硝酸稀释,电离程度虽然增大,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其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Ki值不发生变化,由相同浓度亚硝酸、次氯酸电离常数可知,亚硫酸酸性比次氯酸强,可能相互之间发生的离子互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2+NaClO=NaNO2+HClO,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HNO2+NaClO=NaNO2+HClO;
(2)羟胺和水反应生成[NH3OH]+和OH-,发生电离方程式为NH2OH+H2O?[NH3OH]++OH-,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而使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NH2OH+H2O?[NH3OH]++OH-
(3)①步骤Ⅰ为白磷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发生反应2Ca3(PO42+6SiO2+10C=P4↑+6CaSiO3+10CO↑,反应中C元素的碳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作还原剂;
②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1价,CuSO4是氧化剂,P4部分磷元素由0价降低到-3价,部分磷元素由0价升高到+5价,磷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P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若有11molP4参加反应,其中5mol的P4做氧化剂,60mol硫酸铜做氧化剂,只有6mol的P4做还原剂,则由电子守恒可知,有1 mol的CuSO4参加反应,则被硫酸铜氧化的白磷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则:n×4(5-0)=1mol×(2-1),解得n=0.05mol,
故答案为:0.05;
(4)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PO43-)=4×10-7 mol•L-1,Ksp[Ca3(PO42]=[c(Ca2+)]3×c(PO43-)=2×10-29,c(Ca2+)=$\root{3}{\frac{2×1{0}^{-29}}{(4×1{0}^{-7})^{2}}}$=5×10-6mol•L-1
故答案为:5×10-6
(5)电解过程中生成n(NaOH)=0.3mol/L×0.5L=0.15mol,设生成0.15molNaOH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
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  转移电子
2mol                              2mol
0.15mol                            x
2mol:2mol=0.15mol:x,
x=0.15mol,
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相等,且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的效率为50%,则液氨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
设消耗氨气的质量为y,
4NH3+3O2=2N2+6H2O 转移电子
68g                12mol
y                  0.3mol
68g:12mol=y:0.3mol,y=1.7g,
故答案为:1.7g.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反应原理的应用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守恒法应用,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于反应A2+3B2=2C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2)=1.5 mol/(L•s)B.v(B2)=2.4 mol/(L•s)C.v(C)=1.6 mol/(L•s)D.v(A2)=6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为白色,难溶于水,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鱼池增氧等.
Ⅰ.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钙盐制取CaO2•8H2O.
(1)A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则试管A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仪器B的作用是防倒吸.
(3)写出生成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CaCl2+H2O2+2NH3+8H2O=2NH4Cl+CaO2•8H2O.
(4)制取CaO2•8H2O一般在低温下进行,原因是低于0℃,液体被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产率.
Ⅱ.该实验小组欲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来探究CaO2与SO2反应的特点,装置如图:
(硬质玻璃管中为无水CaO2

【提出假设】
假设1:只发生反应:2SO2+2CaO2═2CaSO3+O2,SO2未被氧化;
假设2:只发生反应:SO2+CaO2═CaSO4,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上述两个反应均发生,SO2部分被氧化.
【实验探究】
(5)该实验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用文字改正: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6)试剂B为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测得装置C增重m g,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为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7)如果假设3成立,则V的取值范围是0<V<$\frac{7{m}_{1}}{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和OH-向阳极定向运动,Cl-被电解,而OH-留在阳极,因此阳极区显碱性
B.阴极的电极反应是:4OH--4e-═O2↑+2H2O
C.电解槽内总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
D.向阴阳极分别滴入2滴酚酞,现象是阴极区变成红色,阳极区不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在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如表中所示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K+、Ag+、Mg2+、Ba2+
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
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
想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0.56L气体
将Ⅰ中产生的混合液过滤,将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固体质量为2.4g
向Ⅱ中所得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Ⅰ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g+、Mg2+、Ba2+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能计算出结果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
c/mol•L-10.25mol/L0.4mol/L0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存在,其浓度至少为0.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高锰酸钾可用于除去地下水的硫化氢异味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将硫化氢氧化生成的硫,可过滤除去.水体呈弱酸性时,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和MnO2,且MnO和MnO2的物质的量比为3:1.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在处理饮用水时,活性炭应在高锰酸钾反应结束后投加,否则会发生反应:4KMnO4+3C+H2O═4MnO2+2X+K2CO3X的化学式为KHCO3.1mol氧化剂被还原(填“氧化”或“还原”)时,生成0.75mol氧化产物
(3)常温下,氢氧化锰的KSP=2.0×10-13,往含Mn2+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8.0,有氢氧化锰沉淀产生,则此时Mn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为0.2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①NaHCO3溶液加水稀释,$\frac{c(N{a}^{+})}{c(HC{O}_{3}^{-})}$的值保持增大
②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c(CO32-)+c(HCO3-)]
③在0.1mol/L氨水中滴加0.1mol/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6,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6mol/L
④在Na2S稀溶液中,c(OH-)=c(H+)+c(H2S)+c(HS-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已知环戊烯结构简式为  可简写为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降冰片烯属于A、B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C7H10
(3)降冰片烯不具有的性质A、D
A.能溶于水 B.发生氧化反应 C.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4)写出环戊烯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为了探究镁粉在NO2中的燃烧产物,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图装置来验证产物中存在N2(夹持装置已略去,部分仪器可以重复使用).

已知:①Mg3N2+6H20═3Mg(OH)2+2NH3↑;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②醋酸溶液显中性.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CBED.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无水氯化钙,装置B的作用为在C的两侧防止水蒸气进入C中与产物 Mg3N2反应.装置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NO2及其可能混有的NO.
(4)确定产物中有N2生成的实验现象为装置D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
(5)设计实验证明:
①镁粉与NO2反应的产物中有Mg3N2存在:取C中少量反应产物,加入到水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MgO能溶于铵盐是因为MgO与NH${\;}_{4}^{+}$直接反应了,而不是MgO与NH${\;}_{4}^{+}$水解产生的氢离子反应:将①中加水后的溶液加热,赶走NH3后,再加入过量的CH3COONH4溶液,固体溶解,说明MgO和Mg(OH)2溶于铵盐溶液是与NH4+直接反应,不是与NH4+水解出来的H+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