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能证明与过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发生了消去反应的是(  )
A.混合体系$\stackrel{溴水}{→}$Br2的颜色褪去
B.混合体系$\stackrel{足量稀HNO_{3}}{→}$ $\stackrel{AgNO_{3}溶液}{→}$淡黄色沉淀
C.混合体系$\stackrel{提取}{→}$有机物$\stackrel{酸性KMnO_{4}溶液}{→}$紫色褪去
D.混合体系$\stackrel{提取}{→}$有机物$\stackrel{Br_{2}的CCl_{4}溶液}{→}$Br2的颜色褪去

分析 根据与过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苯乙烯、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来解答;

解答 解:A.混合体系$\stackrel{溴水}{→}$Br2的颜色褪去,可能是单质溴与碱反应,也可能单质溴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混合体系$\stackrel{足量稀HNO_{3}}{→}$ $\stackrel{AgNO_{3}溶液}{→}$淡黄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溴离子,而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都能生成溴离子,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
C.合体系$\stackrel{提取}{→}$有机物$\stackrel{酸性KMnO_{4}溶液}{→}$紫色褪去,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混合体系$\stackrel{提取}{→}$有机物$\stackrel{Br_{2}的CCl_{4}溶液}{→}$Br2的颜色褪去,说明有苯乙烯生成,能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卤代烃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产物及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涉及实验方案的严密性,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部分电离能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MnFe
电离能(kJ•mol-1I1717759
I215091561
I332482957
(1)Mn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其原因是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2)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282℃,沸点315℃,在300℃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则氯化铁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
(3)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如图所示.则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1:2.
(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电对与Cu2+形成配位键的是D.(填字母,下同)
①H2O ②NH3 ③F- ④CN-
A.仅①②B.仅①②③C.仅①②④D.①②③④
(5)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并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生成深蓝色的[Cu(NH34]2+
C.若硫酸铜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则可用氨水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D.[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有前四周期六种元素X、Y、Z、E、F、G,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除G外,其它五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X、Y、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取F的化合物做焰色反应实验,其焰色呈黄色,G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GE是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G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Y、Z、E、F、G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用元素符号表示).
(2)X、Y、Z形成3原子分子M,每个原子价层电子均达到稳定结构.M分子的结构式为H-C≡N.1molM含π键数目为2×6.02×1023或2NA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ESPR)推测:ZE2-的立体构型为V形或角形,YE32-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sp2
(4)Z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极易溶解在E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原因是H2O、NH3之间易形成氢键.
(5)G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立方体的棱长为apm,G 晶体密度为b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frac{256×1{0}^{30}}{{a}^{3}b}$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变质的是(  )
A.Na2CO3B.Na2O2C.CaOD.C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相符的是(  )
A.HCO3-+OH-→CO32-+H2O
B.Ba2++OH-+HCO3-→BaCO3↓+H2O
C.Ba2++2OH-+2HCO3-→BaCO3↓+CO32-+H2O
D.2Ba2++3OH-+3HCO3-→2BaCO3↓+CO3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α-苯基丙烯酸可用于合成人造龙涎香,现以甲苯为原料,按下列方法合成(从F开始有两条合成路线)

已知:①CH3CH2Br+NaCN$\stackrel{醇}{→}$CH3CH2CN+NaBr
②CH3CH2CN$\stackrel{H_{2}O/H+}{→}$CH3CH2COOH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D的结构简式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④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写出反应所需要试剂与条件:反应①液溴、光照  反应②乙醇、浓硫酸、加热
(4)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检验E是否完全转化为F的方法是取样,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E已完全转化为F
(6)路线二与路线一相比不太理想,理由是H既有羟基又有羧基,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会生成酯类副产物,影响产率
(7)利用已知条件,设计一条由制备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的表示方法为:A$→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已知A、B、C、D、E五种元素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A、B、C为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B、C原子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E 为同周期元素且分别位于s区和d区.五种元素所有的s能均为全充满.E的d能级电子数等于A、B、C最高能层的p能级电子数之和.
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填元素符号).
(2)E常有+2、+3两种价态,画出E2+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3)自然界中,含A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其化学式写作Na2A4O7•10H2O,实际上它的结构单元是由两个H3AO3和两个[A(OH)4]-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应该写成Na2[A4O5(OH)4]•8H2O,其结构式如图1,它的阴离子可形成链状结构.
①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sp2、sp3
②该阴离子由极性键和配位键构成,请在图中用“→”标出其中的配位键.该阴离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形成链状结构.
③已知H3AO2为-元弱酸,根据上述信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分析H3A2为一元酸的原因H3BO3+H2O?[B(OH)4]-+H+
(4)E+在水溶液中以[E(H2O)8]2+形式存在,向含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可生成更稳定的[E(NH34]2+离子,其原因是N元素电负性更小,更易给出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E(NH34]2-的立体构型为正八面体.
(5)由元素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的细胞结构“如图2所示,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若细胞的长宽高分別为520pm、520pm和690pm,该晶体密度为2.28 g•cn-2(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兼具净水和消毒功能的可溶性盐,可发生如下反应:2K2FeO4+16HCl→4KCl+2FeCl3+8H2O+3Q↑,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产物Q
B.K2Fe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2FeO4→2K++Fe6++4O2一
C.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中有5种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 NH4HCO3溶液中:K+、Na+、NO3-、Cl-
B.$\frac{{k}_{W}}{c({H}^{+})}$=1×10-13 mol/L的溶液中:NH4+、Na+、SiO32-、Cl-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K+、Na+、AlO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